“南泉斩猫”公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看完这则公案,脑海里总是回想。

“南泉斩猫”公案,古来以难解著称。

“南泉斩猫”出自《景德传灯录》卷八《池州南泉普愿禅师》。

公案的由来:南泉和尚因东西堂争猫儿,泉乃提起云:「大众道得即救,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泉遂斩之。晚,赵州外归,泉举似州,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泉云:「子若在,即救得猫儿。」

据载,唐代池州南泉山有位名叫普愿禅师的名僧,因山名而被称为南泉和尚。

一天所有僧众出去割草时,静寂的山寺里出现了一只小猫。

众人觉得稀奇,争相追逐将猫逮住。

于是东西两堂发生争执:双方都要将小猫作为自己的宠物。

南泉和尚见此情景,一把抓住小猫的脖子,作持刀割草状,说:“你们若说出一句合乎佛道的话,这只猫就会得救,否则我就斩断它。”

众人默不作答。南泉和尚当即将小猫斩断扔掉。

傍晚,高足赵州回来,南泉和尚将事情的原委叙说一遍,征求赵州的意见。

赵州迅速脱下脚穿的草鞋,顶在头上,扬长而去。

南泉和尚叹道: “啊,如果你今天在场,小猫就可得救了。”

——大致便是这么一则公案。

这个公案一千多年来一直是人们评论的热门话题,被称作“难关”。

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禅意参考

赵州和尚把鞋放在头顶,意为“本末倒置”,说的是为猫争吵不休的和尚本末倒置了。

南泉普愿禅师要说的是:修身说禅,得道成佛是僧人为之追求的重大目标;若为一只猫儿的归属起纷争,岂不是“道不得”?

这些弟子们,没人去关注自身追求,求小利而失大志,所以禅师提刀斩猫儿为两段。

而弟子从谂,恰这时回归南泉寺,听说禅师斩杀小猫时,不置一言,只是脱下鞋子,顶在头上,向禅师表达了众僧夺猫纠纷之事是“本末倒置”。

两堂争猫本属迷执,见猫又欲得猫;南泉斩猫为当机妙用,启迪学人;赵州以草鞋作猫儿,意在警醒学人,一切唯心造,猫儿本幻相,众生之心惑乱,无中生有,执幻为实,带来无尽烦恼。

三岛由纪夫《金阁寺》观点:

南泉和尚之所以斩猫,是因为要斩断自我的迷妄,斩断妄念妄想的根源。通过无情的实践,斩断猫颈,斩断一切矛盾、对立和争执。

如果把这一做法叫做“杀人刀”,赵州的做法则是“活人剑”。

赵州将沾满泥泞、被人蔑视的草鞋戴在头上,以这种无限的宽容实践了菩萨之道。

我不赞同南泉和尚的做法。

众僧人得道求佛,和小猫何干?两堂争猫,有一百种解决办法,也有一百种借此时机学习道法的方式,但是南泉和尚偏偏用了最差劲的做法——斩猫。

赵州和尚将鞋子放在头顶,既是在嘲笑众僧人不专心求道问法,反而陷入争猫做宠物,是头足倒置;

也是在无声抗议南泉和尚的做法,此时猫已被斩,再来问他的看法,他再说出什么佛法都是在侮辱那只死去的猫。

南泉和尚还说,如果你当时在那,猫就得救了。

真是胡话,将其他生物的生命当作儿戏,当作修佛的僧人所谓修行的牺牲品。

这则桩公案让想起了小时候看《封神榜》。

妲己和纣王外出游玩时,为了解闷,玩起了猜谜游戏。

看到眼前经过一个孕妇,两人开始猜起了孕妇腹中的胎儿头是向天还是向地,向里还是向外?

两人为了验证谜底,竟然剖腹取婴。

同理,无辜的小猫跑出来,被众僧人抓住,竟然因为僧人所谓的道法,就被斩杀,很是无理。

可能猫在这里只是代表了很重要的东西,和僧人讲究的道法一样重要。

用斩猫这样残忍的事例来说明僧人修行佛法的重要性。南泉和尚刀下的猫可以换成其他美丽、珍贵的东西。

但是不管换成什么其他珍贵的东西,毁掉那个珍贵的东西,与自身修行的道法也是毫不相干的。

众僧自己不向内求索,在学佛做人上下功夫,只顾向外驰求,为自己所谓的道理随意处置其他生物、珍贵之物,由此再讲出什么道法都是无意义的。

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中,借用柏木的话表达出另一种解读:

“那桩公案,在人的一辈子中是经常变形的,并且是以各式各样的形态多次呈现的。那是一桩使人浑身战栗的公案。每当我们在人生的拐角处相遇时,都会改变同一公案的面貌以及意义。死于南泉和尚刀下的猫十分美丽,这便是导致两堂相争的源头。因为美丽能够委身给任何人,可是又不归任何人所有。所谓美就像蛀齿,会疼痛,会牵连到舌头,加重自己的存在感。所谓美就是这样。因此,斩猫就如同将导致疼痛的蛀齿拔掉,看起来也如同将美抠出来,不过这最终能否解决问题就不知道了。美的根是无法除掉的,即使猫死了,可能猫的美仍旧活着。赵州因为要嘲笑这种简单的解决办法,才将鞋子放到头上顶着。也就是说,他知道除了忍受蛀齿的痛苦,别无他法。”

《金阁寺》中,“我”是一个孤独的结巴少年,在问了柏木对“南泉斩猫”公案的解读后,两人有这样一则对话:

我:“那么你属于哪种类型呢?属于南泉和尚型,还是赵州型呢?”

柏木:“这个嘛……属于那种类型呢?眼下我属于南泉,你属于赵州,或许有朝一日,你成为南泉,而我成为赵州也未可知。因为这桩公案正像‘猫眼’那样是多变的啊!”

柏木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最合适不过了。

“南泉斩猫”“赵州戴履”,你怎么看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