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优势理论的影响

如题所述

绝对优势理论亦称“绝对成本理论”、“绝对利益说”。关于绝对成本优势的国际贸易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国与国之间的绝对成本的差异,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所耗费的成本绝对低于他国,该国就具备该产品的绝对优势,从而可以出口;反之则进口。各国都应按照本国的绝对优势形成国际分工格局,各自提供交换产品。该理论解释了产生国际贸易的部分原因,但不能解释各种产品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与不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斯密认为 ,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分工的结果。他以制针业为例说明其观点。根据斯密所举的例子,分工前,一个粗工每天至多能制造20枚针;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可制造4800枚针,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百倍。由此可见,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斯密进而分析到,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然后彼此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即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他以家庭之间的分工为例说明了这个道理。他说,如果一件东西购买所花费用比在家内生产的少,就应该去购买而不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为自己做鞋子,鞋匠不为自己裁衣服,农场主既不打算自己做鞋子,也不打算缝衣服。他们都认识到,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用于比邻人有利地位的职业,用自己的产品去交换其他物品,会比自己生产一切物品得到更多的利益。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斯密由家庭推及国家,论证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他认为,适用于一国内部不同个人或家庭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他主张,如果外国的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的要便宜,那么最好是输出在本国有利的生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外国的产品,而不要自己去生产。他举例说,在苏格兰可以利用温室种植葡萄,并酿造出同国外一样好的葡萄酒,但要付出比国外高30倍的代价。他认为,如果真的这样做,显然是愚蠢的行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世界的财富也会因此而增加。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斯密认为,有利的生产条件来源于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条件因国家而不同,这就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基础。因为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别国而在该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各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这便是绝对成本说的基本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绝对优势亦称“绝对利益”。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所产生的在该产品生产上的优势。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绝对优势理论中提出。[1]

中文名
绝对优势
外文名
absolute advantage
主要术语
自给自足、零和博弈等
经济学类别
国际经济学
研究领域
国际贸易理论
快速
导航
内容介绍

比较

评论
背景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这部经典著作。在本书中,斯密批判了贸易的重商主义观,认为自由贸易才是国家之间经济交易的最优政策,提倡自由贸易政策取代限制贸易的做法。斯密相信通过自由贸易,每个国家都能专业化生产那些本国具有绝对优势(比其他国家生产效率更高)的产品,同时进口那些本国具有绝对劣势(比其他国家生产效率更低)的产品。同时,斯密认为绝对优势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基础。
内容介绍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斯密认为 ,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分工的结果。他以制针业为例说明其观点。根据斯密所举的例子,分工前,一个粗工每天至多能制造20枚针;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可制造4800枚针,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百倍。由此可见,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斯密进而分析到,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然后彼此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即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他以家庭之间的分工为例说明了这个道理。他说,如果一件东西购买所花费用比在家内生产的少,就应该去购买而不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 。裁缝不为自己做鞋子,鞋匠不为自己裁衣服,农场主既不打算自己做鞋子,也不打算缝衣服。他们都认识到,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用于比邻人有利地位的职业,用自己的产品去交换其他物品,会比自己生产一切物品得到更多的利益。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斯密由家庭推及国家,论证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他认为,适用于一国内部不同个人或家庭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他主张,如果外国的产品比自己国内生产的要便宜,那么最好是输出在本国有利的生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去交换外国的产品,而不要自己去生产。他举例说,在苏格兰可以利用温室种植葡萄,并酿造出同国外一样好的葡萄酒,但要付出比国外高30倍的代价。他认为,如果真的这样做,显然是愚蠢的行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按照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即生产成本绝对低)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世界的财富也会因此而增加。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斯密认为,有利的生产条件来源于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条件因国家而不同,这就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基础。因为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可以使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低于别国而在该产品的生产和交换上处于绝对有利地位。各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第2个回答  2020-10-18
亚当·斯密认为,两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所谓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则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可以通过劳动生产率来度量,如果一国生产某单位产品所需投入的劳动更少,或者投入单位劳动所获得的产出更多,则表明该国在生产这一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因此,绝对优势产生于国家间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各国之间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每个国家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条件不同,都会在某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如果每一个国家都把自己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都集中到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上来,然后通过国际贸易,用自己产品的一部分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则各国资源都能被最为有效地利用,每一个国家都能从中获利。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的。因此,斯密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对国家对外贸的干预,认为自由贸易能有效地促进生产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一切限制贸易自由化的措施都会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并降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国民福利。斯密认为,国家为了保护某一产业,限制某种外国产品的进口,这说明该产业没有国际竞争力,生产效率较低。这种保护表面上看保护了本国的产业,但实质上是使本国的资源从效率高的部门转移至效率低的部门,从而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使用。
第3个回答  2020-10-18
绝对优势理论的影响:

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他们只生产两种东西牧羊和种土豆,而且牧羊人在模样和种土豆方面都比较精通,因为他生产1单位的两周物品都需要的时间少于农民。牧羊人生产1公斤羊肉需要20分钟,而且农民需要60分钟,同样的牧羊人生产1公斤土豆需要10分钟,而且农民需要15分钟。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农民做什么貌似都不擅长。他怎么才能专门从事他最擅长的工作呢?

同时在我们的例子中还折射出一个问题:谁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土豆呢?有两个答案,这两种答案包含着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理解从贸易中获益的关键。

我们在衡量生产土豆的成本的一个比较方法就是比较两个生产者所有需要的投入,比较一个人或国家与另外一个人或国家的生产率时,我们用绝对优势这个词语:指的是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在我们上面的例子中,时间是唯一的投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每种类型的生产所需要的时间来决定绝对优势。牧羊人无论是在生产土豆还是在生产羊肉上都有绝对优势,从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我们是用投入量来衡量,则牧羊人具有明显的绝对优势,并且生产土豆的成本更低。
第4个回答  2020-10-18
绝对成本说是科学成分与非科学成分的混合,其正确的方面,是深刻指出了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巨大意义。各国之间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都能得利。其错误主要表现在,认为交换引起分工,而交换又是人类本性所决定的。事实上,交换以分工为前提,在历史上分工早于交换。同时,交换也不是人类本性的产物,而是社会生产方式和分工发展的结果。
绝对成本说解决了具有不同优势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和交换的合理性。但是,这只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例。如果一个国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在各方面则都处于劣势,那么,它们应该怎么办?对此,斯密的理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解决是大卫·李嘉图的功劳。
相关概念
绝对成本说、比较成本说与要素禀赋论
(1)亚当·斯密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在其代表著作《国富论》中,他提出了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在对其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在他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利益论”。绝对成本学说这一学说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只是对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这种贸易分工互利的双赢思想,到现代也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双赢理念仍然是当代各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贸易的指导思想。
(2)比较成本说是对绝对成本说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它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创立。比较成本学说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进而获得比较利益。总之,比较利益学说,进一步分析,揭示了国际贸易所具有的互利性和国际分工的必要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