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为何多数王朝帝国难破300年?

如题所述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中国古代历代王朝,从建立到繁盛最后灭亡的兴衰时期,许多有名的大朝代也都是难逃三百年的魔咒。比如唐朝的290年、明朝的276年和清朝的267年,这些自秦朝统一全国以后的王朝都无一超过300年。可是在更远之前的夏朝存在了500年,商朝存在了600年,周朝更是存在了800年,可是为什么那些多数的房间王朝帝国都难破300年呢?

不过,如果从广义上的封建时期来计算,超过300年的封建王朝并不是没有的。汉朝总的来说也是存在了四百多年,不过这种说法在正史上是不被承认的,毕竟汉朝也是分为西汉和东汉时期。还有宋朝,两宋加起来也有三百多年。但是两宋时期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朝代。不过放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看,超过300年的封建王朝帝国是十分罕见的。


大多数王朝帝国难破300年其实是因为一种“自然规律”。一个王朝的建立到一个王朝的灭亡都遵循着政权规律,这是王朝自然演化的结果。我国在古代社会就是农耕文明社会,人们以农业为生,因此土地对人民和国家来说都十分重要。实际上每个王朝都是在战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古代战争频繁,因此也就人口死伤严重,每一场夺权战争爆发以后人口锐减导致土地资源充沛,因此在王朝建立初期至中期都是一种政治清明和盛世繁荣的景象。

但是随着王朝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多,耕地面积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均资源越来越少,许多底层的老百姓食不果腹,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农民暴动的社会危机。这就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规律,一个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周期就是300年左右,实际上就是人口和资源之间的矛盾导致的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不合,纵观我中华历代王朝,有兴衰有昌盛有辉煌有短暂,大家是否注意到一个疑点,就是那么多大朝代都逃难三百年的“魔咒”。比如清朝的总寿命是267年,明朝是发展到276年后灭亡,大唐盛世也仅存290年,就像那个梗所讲,康熙临死前喊了一句:“向天再借500年”,然而大多数朝代都活不过300年,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虽然我国号称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大约发展了13余个朝代,认真点统计却无一个能留存够300年。当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修万里长城建秦王陵,整个秦朝仅存十四年就灭亡,来到西汉时期,该朝代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八年,共存在210年,而东汉则是活了195年,隋朝是38年,然后由唐朝取代。

那些存在时间较长的朝代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都经历过天下大混战,等各方势力被灭后才创立出新朝廷,此时已没有其他政权互争,因此才能安然发展起来。像西汉东汉都是经历天下大乱之后才完成一统,而隋朝时期群雄崛起,大战过后才有了大唐的289年盛世,到了元朝跟明清时代,他们的宿命也基本相似,全都是遭遇过大规模战争之后才绝地重生创立出新政权。

然而问题就出在,每个朝代都很难避免一个致命因素--粮食问题。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是一个农耕大国,人人都靠种田吃饭,当战争平息后之一个新王朝诞生,而战争时毁灭了很多人口,留下来的人自然大幅减少,那么国家统一后土地就全收拢了回来,这时就变得田多人少,剩下的老百姓人人有大幅田地耕种,粮食逐渐丰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所以自然不会乱生事。

随着生活稳定,粮食多了百姓就开始繁殖儿女,当时的朝廷并没有“计划生育”的想法,所以百姓们越生越多,两代人之后全天下人口数倍增长,整个朝代就呈现出一幅人旺粮多的太平盛世。比如西汉发展到一定时期后就步入了“文景之治”,东汉稳定发展多年后迎来“明章之治”,唐朝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后面还有明朝的仁宣之治,大清的康熙乾隆两大盛世等等,这些情景都免不了是因为百姓过上好生活所致。

当然一些皇帝对出现盛世的原因,都因为是自己治理有方,功劳不少,但实际上因为天下统一了战争少了,军队粮草消耗大量减低,老百姓不用整天东躲西藏,有时间去耕田种地了,所以年年大丰收,人人生儿育女搞起大经济,接着丁财两旺逐渐形成“太平盛世”。

殊不知,兴衰败亡皆有定数,每一个朝代的太平盛世过后,都几乎避免不了走下坡路线,随着盛世的人口越来越多,朝廷又没有节育的想法与行动,那么人口一多分给的耕地就随之减少,加上饱暖思淫欲,各阶层的人欲望开始膨胀,官员逐渐腐败,商人慢慢利欲熏心,各种坑蒙拐骗事件频发。

那么在众多人口基数之下粮食会变得越来越少,很多人开始吃不饱整天抱怨,而官商阶层跟普通百姓的差距就日益明显,老百姓没吃的,看见官商们一个个过得那么好,自然心生怨气,不久积怨爆发就怒而揭竿起义了,然后天下各地义军突起,一些有野心的人趁机出来时势造英雄,组织起军队把当下的朝廷推翻,重新建立起新朝代。所以往往一个朝代活不过300年,可能就是这种原因所导致。

第2个回答  2020-09-19

不过虽然新的王朝建立之初人口都很少,但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国家稳定后百姓平均能耕种的地变多了,粮食产量充足以后人口又会急速上升,会出现“盛世”场景,很多盛世也多是新的王朝建立以后没多久就出现的,比如西汉的“文景之治”,东汉的“明章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明朝的“仁宣之治”和清朝的“康乾盛世”。

盛世的出现与人口的增长分不开关系,但是随着人口越来越多,百姓平均可耕种的地就少了,每个人能分到的粮食就不够吃了,这就导致了王朝的衰落。等到王朝末期,国家人口很多,老百姓都饿着肚子,但是看到那些当官的却依旧锦衣玉食的,他们不会想着是土地不够的原因,只会看到当官的有吃的,自己没吃的。

这个时候再出现点天灾什么的,百姓日子更难过,与其饿死不如起事拼一拼,所以很多起义部队里都是些吃不饱饭的农民,他们没有退路了,只能拿起武器拼出属于自己的江山。等到新的王朝建立后又会出现人口下降,然后百姓勤劳耕作,再出现新的盛世,然后王朝衰落,循环不断。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古代的王朝总是逃不过兴衰更替的规律。

能够超过两百年的王朝,基本都是靠战争创立的,而不是宫廷政变,阴谋篡权的这种。无论是西汉、唐、明、清这种持续长达两百年以上的王朝,无一例外都是经过空前惨烈的统一战争而诞生的。

古代战争,人口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由于土地抛荒导致的饥荒,战争杀伤导致的瘟疫,都使得人口锐减。几十年混战下来,人口能损失七到八成。东汉巅峰期人口曾经达到五千万,但曹操描写的东汉末年就是一片“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世界,可见战争中人口损失的巨大。但是这样的世界,一旦有一个王朝统一安定了下来,将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局面——土地资源充沛。

因为人口锐减,等一切安定下来以后,活下来的人发现耕地多到种不完的程度。所以当王朝统一之后一般都是一个“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仁宣之治等,说白了就是因为地多人少,老百姓因此吃喝不愁了。

古代没有计划生育,也没有避孕工具,所以安定下来的古人就会一门心思的造人,古代人口因此产生了几何级增长。一家夫妻俩人,如果能活下来四个孩子,则他们的人口数量就增加了两倍。繁衍几代下来,被抛荒的土地全部被占有了,已经没有多余的空间来养活人口了。

但是古人是没有土地人口矛盾观的,他们还会继续生,没有土地怎么办呢?垦荒。靠着垦荒,总算还是养活了一部分人口。但是架不住人口越来越多,垦荒也无处可垦了。渐渐的,人均耕地越来越少了。本来一个村一百人一万亩地,一个人一百亩,哪怕天大的灾荒,靠着丰年存下的粮食,也可以轻松度过(一百亩地养活一个人太轻松了)。

但是如果一万亩地五千人分呢?一个人两亩地?如果人口繁衍到这个程度,那么丰年的时候,两亩地只能保证一个人勉强的温饱。一旦发生歉收或者绝收,就有人要挨饿。更可怕的情况是,有人要没饭吃,要饿死。因为一个人两亩地,是不太可能有什么粮食储蓄的的,自然也难以抵抗自然灾害。但是中国人从来就有反抗基因。吃不饱饭的农民们,不会觉得是马尔萨斯陷阱害了自己,他们只会看到自己没吃的,官老爷家里有吃的,所以造反,起义。

第3个回答  2020-09-19

中国封建君主集权王朝几乎每一个都没有超过三百年,无论是那个王朝,都逃不过这个命运。有人会说像汉朝、宋朝这样的王朝都超过了300年,这两个王朝都经历过王朝的覆灭,虽然失而复得,但是毕竟之后的王朝相比之前的王朝,实际在某种意义上也已经不再是同一个王朝了。

为什么我国的封建王朝大多都逃不过这样的命运,根本原因出在哪里?我们不妨想一下,在之前的夏商周是没这样的,自从秦始皇建立君主集权社会以来,这样的情况才似乎成了必然发生的现象,

首先,所谓君主集权大权都在皇帝手中把持,皇帝至高无上,试想一下全国的大事都要由一个人来决定,这种难度究竟有多大,即便是没有当过皇帝我们也不难想象,仅仅从君主的个人政治素质来看,基本上没有那个人能够切实完成这样的事情。

而且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在什么时候各个阶级代表着各个阶级的利益。所以,皇权如果想确保万无一失,那么就必须要削弱他们这些人的利益。

阶级利益被剥削了,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慢,太平年间还不会出现大动乱,如果赶上战乱年间或者天灾不断,其实最受苦的就是底层的老百姓了。


本来之前就对眼下这个王朝有怨言,现在连饭都吃不上了,老百姓们只能反抗。在我国历史上虽然老百姓起义当上皇帝的人屈指可数,但是起义却严重影响到了一个王朝的气数,特别是很多王朝虽然没有因为百姓起义而灭亡,但是却因此而走向下坡路,灭亡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其实,君主集权制度随着皇权的加强,往往要求社会结构更加稳定,要想社会结构稳定,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保证的就是社会阶层的稳定,特别是社会最底层,毕竟这一阶层的人数最多,老百姓虽然身份卑微,但是却是一个王朝稳固的基石。

曾经唐太宗就对此深受感触,曾说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样的话,其实这句话说的就是,一个王朝老百姓的重要性。

最后,一个影响王朝运数的原因在于思想之上,我国封建王朝很多时候都立于世界之颠,这导致帝王多是自恃强大,虽然我国之前也确实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若不思进取,沉迷于过去,安于享乐,又何来继续强大?

唐安史之乱是一个例子,玄宗自恃强大,不顾忌安禄山。而到了清朝末年,这种弊病更是被显露无疑,而且显露的非常明显。

沉迷于曾经的盛世,沉迷于过去,安于现状,这是历史上历朝历代有些帝王似乎都有的通病,曾经无比强大的国度多是由他们诞生这种思想后开始转衰。

第4个回答  2020-09-18

从古至今,就连立国最久的唐朝也只不过持续了290年,在我看来,王朝灭亡大都都有一个相同的原因,那便是受到农民起义的冲击。除去宋朝是因为外患入侵、西汉是因为外戚干政而亡,其余各个王朝大多是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之下走向灭亡。

历史上农民起义的例子可以说是太多太多,比如秦末的首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以及隋唐之际的众多起义,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农民要起义呢?因为对老百姓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别人吃饭,而在王朝的末期会因为皇帝昏庸或者是人口过多导致农民吃不上饭,所以农民便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去和朝廷作对。


那些建立时间比较长的帝国,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是经历了大规模的战争之后,在废墟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大规模的战争,便会导致人口急速下降。例如,西汉初年,全国人口只剩下1300万,战争导致全国人口少了一半。战争对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

虽然这些帝国在建立初期人口很少,但人口少的优点是人均土地多了,而人均土地一多,人们就能吃得上饭,随着国家趋于稳定,粮食产量也会不断上升,此时王朝就会出现盛世景象。但伴随着盛世的到来,人口也越来越多,而耕地却是有限的,于是,伴随着王朝的不断发展,饿肚子的百姓又会增加,而往往此时贪官污吏也在不断增多,老百姓吃不上饭,但看到那些官员锦衣欲食,此时便会出现农民起义,农民起义一多,便会导致王朝衰退甚至灭亡。 就这样一个循环下来,周期差不多就是300年左右,所以大多数王朝帝国,立国年数难以突破300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