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老子对于“礼”看法有何不同?

如题所述

说起中国文化,孔子和老子这两位空前绝后的历史巨人就如同两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巍峨矗立,后世之人只能仰望。

这两位圣人,一位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一位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中国哲学的开山鼻祖,率先带领中国哲学登上哲学领域的巅峰。缺少了他们两位中任何一位,中国文化都将缺失最重要的一部分,都会因此黯然失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中有许多不同之处。今天,我们就聊聊两位圣人的这点事。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60828381f30e9247bd4e4f847086e061c95f78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两人对于“礼”看法不同。

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这件事情曾经引起过热烈的争论,论证它的真实性。经过考证,孔子向老子求教是实事。而且是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具体内容。可见,二人关系很密切,而且,两位圣人都对礼很有兴趣。老子曾经做过周朝“守藏之史”,很熟悉当时的周礼的具体内容,而周礼,就是当时一整套完整的社会制度和各种不同的礼仪规定。

孔子、老子两人虽然都对周礼很熟悉、很有兴趣,但是二人对“礼”的看法却大相径庭。

在孔子眼中,“礼”明确了各个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人的言行规范,连婚丧嫁娶这样的家长里短的事情都要规矩,都要按规矩办,超越了规矩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大事情,甚至连什么身份的人欣赏、使用什么样的音乐也都有明确要求,如果大臣使用君主那个层次标准的音乐,就是大逆不道、忤逆犯上了。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4e4a20a4462309f77476d5db790e0cf3d6cad6d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所以,《论语》中记录了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他把“礼”当成了维护国家社会秩序、百姓安居乐业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因此,孔子的一生都用来“克己复礼”,复礼,就是恢复周礼,恢复周朝之初制定的那套社会规范。恢复周礼,也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

老子对周礼是什么态度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可见,老子对于礼的态度没有孔子那么热爱。

其实,老子做的那个官就是负责周礼的一个职务,所以,他对周礼非常熟悉了解,孔子才会向他请教这反面的内容的。

老子是怎么看待他退隐前一直干的工作呢?他认为,真正好的社会是人人自发讲忠信、讲道德,不需要人为的制定出一套社会秩序、言行规范来约束、制约的,人的内心会自我约束的。如果到了要用人为制定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那说明这个社会已经生病了。所以,他说礼是人丧失忠信,社会混乱的开始。

老子并不是反对、批判这样的社会制度,只是,他的看法更深刻、更悲凉一些,仿佛有一些无可奈花落去的味道包含在其中。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bafa40f4bfbfbed37814fb673f0f736aec31f1a?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老子年长于孔子,或许,他经历过那种无需管教、制约而人人自律的理想社会,到了周朝后期,对那种混乱的社会更加痛心疾首,他同样希望能够恢复良好的社会秩序,所以,在他眼中,恢复周礼,只是为了治疗当时的社会疾病不得不采用的一剂方药,但是,在他内心,这并不是上策,所以,虽然无奈,但也只能如此。所以,他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其实,孔子、老子,都有一颗救世之心,只不过,两人思考的角度不同,两人采取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一个积极投身于其中,奔走疾呼,教化君王百姓,明知其不可所以而为之,一个冷眼看世界,无比冷静客观的直指问题根源,一剑封喉。所以他们的思想中自然会有所差异。这种差异,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也给儒道两家思想学说留下了无限的发展延伸空间。

如果您也喜欢传统文化,欢迎关注繁星国学,和我们一起走进经典之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