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历史发展

如题所述

自1949年至1952年,人民币实行浮动汇率制度。随后,从1953年至1973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人民币与美元正式挂钩,维持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固定汇率。由于当时的国际贸易规模较小,人民币汇率的实际意义并不显著。


1973年,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物价上涨,西方国家转向浮动汇率。中国为适应国际汇率变化,从1973年开始,人民币汇率根据“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法调整,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从2.46元逐步降至1980年的1.50元,贬值了约39.2%。同时,英镑对人民币的汇率也相应调整,贬值幅度达到41.6%。


从1980年至1994年,中国大陆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官方汇率和贸易结算汇率有所区分。1981年至1984年间,官方汇率为2.30元,而贸易结算价格则固定在2.80元。在此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的官方汇率贬值了约53.3%。


1985至1991年,中国逐步回归单一汇率制度,但实际操作中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现象。1991年4月至1993年底,官方汇率进行了微调,但与市场汇率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在5.7和8.7之间波动。


1994年起,人民币与美元非正式挂钩,汇率在1美元兑8.27至8.28元的窄幅区间内浮动,显示了官方汇率调整与市场机制的融合过程。




扩展资料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而人民币汇率就是人民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