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发展沿革

如题所述

冷战结束后,前苏联对于美国大洋制海权的威胁急剧降低,但是地区性冲突却与日剧增。美国的新威胁中国海军仍处在建设期,仍然没有与之全面抗衡的能力。因此,美国海军的战略方针从冷战的大洋海战,逐渐演变成对陆地上的武力投送,以应付纷纷扰扰的地区性冲突。
1992年9月,美国海军司令、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与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共同颁布“由海向陆”(From the Sea)的战略白皮书,内容明显针对对沿岸目标投送武力、控制沿海以及内陆通往海洋战略要道,对地面投送武力为考虑,包括强化海军舰队与陆战队的协同作业、建立海上远征部队(Naval Expeditionary Forces)与陆军和空军联合作战等等,大幅修改了冷战时代在大洋上反潜与争夺制海权的政策。随后在1992年10月,美国海军进一步提出“21世纪驱逐舰技术研究”,其概念随后被纳入到美国海军新一代水面作战舰艇框架之中,即“21世纪水面作战”(Surface Combatant of 21th Centry,SC-21)。
1994年9月,美国海军提出“前沿—由海向陆”(Forward-from the Sea,FFTS),首度将近岸作战、支援对地攻击纳为海军主要任务之一,具体要求舰队能对深入陆地100海里(185公里)的地面部队实施支援(这个距离成为日后AGS先进舰炮系统的射程依据),并提出“前沿存在”、“前沿部署”、“前沿作战”等新概念。
除了航空母舰、海军陆战队外,以往美国海军投送武力至陆上的重要武器就是不死老兵──依阿华级战列舰(Iowa Class)。但是这批巨炮军舰已经于90年代永久除役。因此,确立对陆地投送武力的未来新方针之后,美国海军开始规划对地投送武力的新型水面舰艇。 1995年左右,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杰里米·迈克尔·布尔达(Jeremy Boorda)暂时搁置了SC-21/DD-21,全力展开“武库舰”(Arsenal Ship/Bombardment Ship)。武库舰源自于COEA发展SC-21时,另外着手进行的“大容量导弹舰”构想(包含COEA 3A6与COEA 3B5两种构型),是一种极为单纯的导弹舰艇,唯一的武器就是超过500管装填导弹的垂直发射装置(部分提案也有155mm对地舰炮、MLRS多管火箭等次武装),唯一的任务就是对地投送武力,主要武装包括战斧导弹在内的各式对地导弹。
为了节省成本,武库舰不装设任何感测装置、指挥管制与自卫武器,对地攻击所需的目标资讯完全交由友军单位通过CEC联合接战能力网络提供,并依赖友军舰队的掩护,即便美国海军将标准导弹与海麻雀也纳入武库舰的导弹清单内,也完全依赖友舰通过CEC的制导接战。武库舰降低了航速的要求,最大速率只有25节。由于系统架构单纯,武库舰采用极为低矮的上层结构,舰面平滑简洁,雷达截面积低,舰体结构也十分坚固耐打,整体存活设计吸收了大型商船与邮轮的经验,拥有双层舰壳、大量的水密隔舱与极为厚实的装甲,武库舰本身完全没有自卫能力,完全依靠前述降低被侦测、被击中机率、损管装备以及厚重装甲来存活。
武库舰一度被部分媒体誉为将取代航空母舰的明日之星,但是这种设计十分极端的舰艇在美国海军内部引发了颇大的争议,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独立侦测、运作与自卫的能力,需要其他友舰支援保护,在诡谲多变的战场上可说是限制重重且风险极高;作战时如果无法顺利获得友军传输资料,武库舰将沦为满载炸药的浮动标靶。虽然武库舰看似武力强大,但是在实际执行武力投送任务时,使用弹性却比不上航空母舰舰载机。
1996年5月,最支持武库舰的布尔达上将因为V字坠饰佩戴争议愤而举枪自尽,之后武库舰顿失靠山,继任的海军作战部长杰伊·L·约翰逊(Jay L. Johnson)上将重新启动SC-21/DD-21计划,而武库舰在1996年4月被降为SC-21附属的子计划(海上火力支援实验舰,MFSD),在1997年10月的追加预算遭到国会封杀,随后一度风光的火力舰在1997年12月被国防部正式撤销。 在1997年7月,在杰伊·L·约翰逊(Jay L. Johnson)部长的示意下,联合需求审查委员会(JROC)于1997年7月完成了重新启动的DD-21的费用与作战有效性评估(COEA)。这项评估报告分析了DD-21采用全新设计或从伯克级改良的效益,评选的方案有三种:第一种是先前全新设计的DD-21(仍以COEA 3B1为基础)以及衍生的CG-21防空巡洋舰,第二种是简化版伯克级(以伯克级原有的设计略为简化,加强对地能力),第三种是伯克级的对地大改型(以伯克级为基础发展专门的对地舰艇,变更设计,取消神盾系统,并搭载数量更多的VLS)。评估结果显示伯克级的基本设计无法满足隐身与缩减人力的需求,因此COEA最后建议采用全新设计、共通船体的DD-21/CG-21方案。
1997年11月,杰伊·L·约翰逊(Jay L. Johnson)部长签署了以先前SC-21 COEA研究为基础的DD-21作战需求书(ORD),并于11月7日在海上系统司令部(NAVSEA)成立专门负责DD-21的PMS-500管理单位。紧接着在1997年12月,国防采购委员会(DAB)批准DD-21进入里程碑阶段,开始定义计划与降低风险作业;在12月11日,DD-21计划签署了后续发展备忘录。接着,美国海军舰艇特性改良委员会也同意选用全新开发的DD-21而非改良型伯克级,并在1998年1月设定了DD-21的需求细节,至此,SC-21正式立项。 最初只有一个竞争团队角逐DD-21的研发合约,由亨廷顿·英格尔斯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该厂于2001年4月被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购并)与通用旗下Bath Iron Works( BIW)造船厂主导,其他参与厂商包括雷神公司(Raytheon)、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 Martin)、新港纽斯(New Port News)造船厂与美国钢铁公司(National Steal)。美国海军考虑到DD-21是一种从里到外都深具革命性的崭新舰艇,为了降低风险,在1998年6月18日宣布参与厂商必须组成两个造舰团队(Shipbuilder Alliance)来角逐,每个团队各由一家造船厂与一家系统承包商主导,而两个团队分别是由亨廷顿·英格尔斯造船厂、雷神、波音公司组成的金队(gold team),以及通用BIW、洛马组成的蓝队(blue team),金与蓝是美国海军制服的颜色之一。
2000年7月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首艘DD-21采用曾任美国海军军令部长、在2000年1月20日去世的小埃尔莫·R·朱姆沃尔特上将(Admirl Elmo R. Bud Zumwalt )来命名。2008年10月29日,美国海军宣布将DDG-1000的二号舰(DDG-1001)命名为麦可·蒙苏尔号(Michael Monsoor),这是纪念一位在2006年9月29日在阿富汗阵亡的美国海豹突击队二等士官,该士官为了保护队友、扑上一颗敌方扔掷的手榴弹而牺牲,事后被美国海军追赠荣誉勋章。在2012年4月16日,美国海军宣布DDG-1000三号舰(DDG-1002)以以美国第36任总统、1963至1969年任职的林登·贝恩斯·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为命名。 2002年4月29日,美国海军宣布金队得标,其优势很可能就在于前述侧边垂直发射装置、较大的直升机甲板等变更设计。美国海军随即授予金队厂商一份价值2.65亿美元的系统设计/建造/测试合约,为期三年。依照原订计划,未得标的蓝队厂商仍能以DD (X)次承包商的身份参与后续的建造合约,一如以往建造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与伯克级驱逐舰的惯例。美国海军计划在DD(X)细部设计完成后,在2004至2005预算年度颁布DD(X)首舰建造工作的招标书,并由诺格船舰系统(Northrop Grumman Ship Systems,NGSS,即前Ingalls造船厂) 与GD的BIW厂竞标DD(X)首舰的全寿期承包商合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