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的交通概况

如题所述

粤西国际机场(在建) 。粤西国际机场的建设计划于2015年初已获中国民航总局正式批准,目前湛江正与省机场集团和茂名市三方密切合作,争取年底正式立项,然后开展征地拆迁,新机场有望于2018年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选址湛在江下辖的吴川市塘缀镇合山,距沈海高速茂名收费站约50公里。
目前在用的湛江机场为4D等级,考虑到新机场将为粤西地区(包括茂名、阳江)甚至环北部湾经济圈其他城市服务,并发展为国内干线机场,新机场将按4E等级设计,分期建设:近期按4D等级规模建设,中远期按4E等级建设。 吴川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坐标北纬21°28’,东经110°46’。东邻茂名市电白区,西接湛江市坡头区与廉江市,南临南海,北靠化州市。
吴川境域东西最长53公里,南北最宽45公里,总面积848.5平方公里。市政府驻梅菉街道,距省会广州公路里程366公里,距湛江市区60公里。
吴川滨临南海,有海滨街道、大山江街道、塘尾街道和王村港、覃巴、吴阳、黄坡4个镇靠海,海岸线平直,全长48公里,沿海多沙滩,少港湾,无岛屿。 吴川市江河纵横交错,粤西地区最大的河流鉴江,起源于信宜县,从北至南贯穿吴川全境,是条主流,其它“袂花江”、“小东江”(又称梅江)、“三丫江”分布于市东北部;塘土叕河、板桥河、乌泥河分布于市西南部。各条河流汇入鉴江,注入南海,形成了鉴东和鉴西两大水网。鉴江在境内流长46.3公里,平均水位2.39米,150吨量船可在境内常年航行。还有人造河两条:塘尾分洪河和博茂分洪河。
鉴江对于世代受其哺育之恩的一百多万吴川人民来说,其是不折不扣的母亲河,鉴江之所以得名,因其水清如镜。
据测算统计,鉴江入海口的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88亿立方米,而黄河则约为580亿立方米,仅是鉴江的6倍多。但是黄河的干流长度是鉴江的24倍,集水面积更是鉴江的78倍。或许黄河流域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更厉害,那里的降雨也更稀少,但鉴江水的充沛,却是毋庸置疑的。独流入海,自成一系,每年这八十多亿立方的淡水。无愧粤西第一河的美誉。
在江心岛附近可以看到三江汇合的景象。所谓三江,指小东江、袂花江、三丫江汇合成鉴江。三丫江是小东江支流,小东江(又称梅江)、袂花江(又称沙琅江)是鉴江的支流,整个鉴江水系呈树枝状分布,大至从北到南流经整个吴川。吴川八百多平方公里的领地绝大部分都属于鉴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道蜿蜒交错,雨量充沛,河水充盈,水流平缓,造就了吴川的水城特色。
现在的鉴江,其实有三个出海口,除了是自然形成的出海口之外,其余两个出海口都是人工开凿的,分别是博茂和塘尾分洪工程。
1958年冬,博茂减洪工程基本完工,开挖底宽约百余米、长约七公里的人工河一条,及19孔排洪量1226立方米/秒节制闸1座,两岸受益农田面积11万亩。
1970年元旦,塘尾分洪工程破土动工,当时吴川县有4万人参加这场大会战。历时近三年,塘尾分洪工程才建成,1972年8月13日建成那天,分洪两岸观者如潮,欢呼雀跃,随后全国有28个省市的有关部门先后派人前来参观。
鉴江平原不但风光优美,而且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以鉴江顺流而下的方向而言,左江包括吴阳、塘尾、大江山、长岐等镇街,右江则包括黄坡、振文、塘缀、樟铺等镇。在吴川,有“左江出文官,右江出武官”的说法。 吴川属亚热带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高温多雨,据气象部门统计资料(1963年~2000年)分析,多年平均日照总计为2008.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5.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平均相对湿度为85%;平均气温摄氏22.5℃,夏季平均27.8℃,冬季平均17.9℃。年均降雨量为1597.8毫米。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冬季以偏东北风为主,夏季多从海洋吹来温暖湿润的东南风。气候宜人,春秋温暖,夏季较热,冬季无霜雪,全年阳光充足,四季常青,一片南国风光。
由于该市面临南海,地处低纬,受太平洋台风影响较大,历史上自然灾害频繁。在1980年以后,出现大的自然灾害不多,影响不断缩小。本地平均每年受3、4个台风影响,影响时间从5月到11月,以7、8、9三个月为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