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格竹为什么不算格物致知

如题所述

王阳明原本很相信朱熹的“格物致知”说法,于是七天七夜认真观察竹子,但最终没悟出竹子的“理”来,反而生病了。他改变了对“格物致知”的看法,提出了“致良知”的观点,否定了“格物致知”。他主张“内省”,提高自身修养,从“心”思考事物的规律,达到“知行合一”。希望对你有帮助哦!不清楚再追加为你解答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0

王阳明原本很相信朱熹的“格物致知”说法,于是七天七夜认真观察竹子,但最终没悟出竹子的“理”来,反而生病了。他改变了对“格物致知”的看法,提出了“致良知”的观点,否定了“格物致知”。他主张“内省”,提高自身修养,从“心”思考事物的规律,达到“知行合一”。

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否定,其影响好像是负面的.“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其中的“格”是研究的意思,“物”指客观事物,“致”是取得,“知”就是知识、认识.“格物致知”就是研究客观事物取得知识.荀子说“大天命而思之,制(知)天命而用之”,就有些崴了,大体上还不错.崴就崴在他把“格物致知”简化为“大而思”,其中可能的实验研究被排除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7-20
格物致知是从本心出发,而不从外物着眼,因为 那样是本末倒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