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幸福感和幸福的能力,父母千万注意

如题所述

教育最大的成功,是培养出幸福的孩子。

父母爱学习,孩子更优秀

父母喜欢教训孩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提醒中国父母:我们现在最该给孩子的,不是吃苦的能力,是幸福的能力!

所谓“今天必须吃苦,明天才有幸福”,只会让家长焦虑、孩子厌烦、老师疲惫。事实上,没有一个阶段是应该为另外一个阶段做牺牲,童年不该成为“幸福”的牺牲品,童年不是为了成年做准备,更不是成年的“垫脚石”。童年应该有它自己的价值,应该有它自己的幸福!

现在是一个需要有思想、有智慧、有审美的时代,而这些恰怡跟吃苦没关系。父母遇到的困境是,从小到大受的就是吃苦教育,在“追求幸福”上,父母的资源是匮乏的:

1.不敢带着孩子走不一样的路。

2.我们教孩子竞争,却不教孩子与人合作。

3.除了学习,看不到孩子审美的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同理心、沟通表达能力、感染力等

1975年,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教授发现:那些特别成功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高,也不是因为他们的学历好,更不是因为他们的家境比别人要优越,能够唯一概括这些各行各业领军人物的特点是,他们做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时候,能够沉浸其中,物我两忘,酣畅淋漓,如痴如醉,忘掉时间,忘掉空间。

童年的价值在于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真正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幸福能让孩子保持快乐,让头脑处在一个积极状态,做事情也会更容易集中和投入,效率也更高。相反,老是紧张兮兮、时刻准备和痛苦对抗,才是可怕的内耗。

童年吃苦的孩子,即使后来被动走出了苦难,他们已经没有了享受非苦难境遇的本事,只好继续保持受苦的姿势,才能活的有安全感。有多少成年人每次遇到开心的事,心里就有个声音跳出来:你可不要得意忘形了!

父母爱学习,孩子更优秀幸福不是恩赐,幸福也不是给予,幸福更不是传递,父母不要以为爱孩子,就一定能让孩子幸福。孩子真正的幸福,需要家长提供适宜成长的空间、环境,让孩子自己创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