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就要在平时做好哪5点?

如题所述

哈佛教授: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终极目标。对孩子来说,“幸福感”可以帮助他拥有更多的自信,变得更加开朗。

充满“幸福感”的孩子能用更乐观,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各种挫折,也能将“幸福感”传递给周围的人,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孩子的“幸福感”主要来自父母,能经常做到这5件小事的父母,即使不富裕也能培养出自信开朗充满“幸福感”的孩子。

父母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是一个很好的生活态度,家长可以更好地珍惜现在,不要抱太高的生活条件,有对生活的乐观的心态,不要严格要求孩子,在这个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受到的压力是正好适度的。慢慢地也可以通过的父母的影响,乐观去面对生活,能够去珍惜眼前的生活,让生活充满着“幸福感”。



父母常赞美孩子

父母可以适当的赞美孩子,给予孩子各种需要努力、各种学习能力的赞美,能给孩子带来无限的自信与能量。在父母赞美中长大的孩子一定是充满自信的,也会是积极乐观的。

在孩子的努力,进步,挫折,成就中,家长现实的表扬和鼓励不会让孩子“浮”起来,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让孩子更加自信乐观。

父母倾听孩子的想法

父母尊重孩子的,其实就是从倾听开始的,当事情并不紧急时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即使有些是天真的,但只要家长愿意听会发现孩子其实很多想法,这将是我们忽略了对孩子非常重要。

倾听孩子的各种不同想法也是父母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孩子的方式,很多时候我们不懂孩子在想什么,其实就是因为缺少倾听孩子内心想法的机会。当父母肯倾听孩子时,孩子也能从中感受到尊重与被爱的力量,拥有“幸福感”。



家庭生活有仪式感

仪式感听起来虚无缥缈的,但却对家庭幸福感十分重要,十几年前“过年”是我们最具仪式感的事情,一家人团圆、孩子收压岁钱、吃的用的都是平常缺少的好东西,当时我们对“年”的期待和过年时的“幸福感”有很大一部分是这种一年一度的“仪式”带来的。

父母相爱

“爱”是可以每个人都可以传递的,父母相爱的家庭氛围就是和谐的,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对自己也是充满爱的,受到父母的影响。



在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对孩子树立一个健康发展积极的三观是非常有帮助的,这种有爱的家庭对孩子学习来说就是最重要的后盾也是最大的支撑,可以通过帮助孩子生活充满自信。

提高孩子的“幸福感”,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些都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5
1.父母要知足常乐 2.平时要倾听孩子的想法 3.父母也要相爱 4.父母要经常夸赞自己的孩子 5.生活中要有仪式感,要做到以上5点孩子就会感到“幸福感”,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第2个回答  2021-03-15
父母可以珍惜眼前的美好,不纠结于过高的要求和标准,乐观感恩地生活。能够给孩子一个积极的评价,真诚地赞美他,会满足他的心理需求,让他感到快乐;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和谐幸福的家庭关系会逐渐形成积极阳光的氛围,让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仅乐观向上,也是一个懂得欣赏别人,对别人有尊重和爱的孩子。
第3个回答  2021-03-15
时常夸奖、奖励孩子;遇事不责怪孩子,而是问清原因;孩子遇到困难时,和他一起想办法战胜困难;总给孩子一些小惊喜;家庭气氛很和谐。做到这五点,孩子就会有幸福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