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匈之间的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1楼  秦末汉初,匈奴首领冒顿统一大漠南北,从而开启了匈奴与两汉王朝旷日持久的战争.汉匈在大漠翰海之上的争雄角逐整整经历了三个多世纪,对两汉社会的影响至为深远,也对社会心态的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汉初平城战后朝野间普遍弥漫着畏惧匈奴的气氛,流传着"平城之下亦诚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这一曲调低沉感伤的民谣,到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霍去病所表达的"匈奴末灭,无以家为"的勇于决战的无畏气概;从西汉中后期"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充溢着对汉匈民族和平相处的赞美,到两汉之际战火重燃,窦宪大败北匈奴,班固于燕然山刻石铭功,"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矜恃地宣告汉匈战争的终结.从中似乎不难寻觅出汉匈战争对两汉社会心态变化影响的轨迹.

2005-11-9 14:08 回复 丙辰子 3位粉丝 2楼一
  匈奴是活跃于我国北境的一个游牧民族,早在春秋之时就悄然崛起,战国晚期与中原诸国的冲突加剧.然而此时中原诸国正忙于决定其生死存亡的兼并战争,对于匈奴的威胁无暇多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匈奴的势力已经跨越阴山,渡过黄河,占据河南地,成为威胁秦帝国安全的首要因素.为了确保中原地区,特别是邻近河南地的京畿地区的安宁,秦始皇于三十二年(前215年)巡视北边,遣将军蒙恬率三十大军北击匈奴,将匈奴逐出河南地,征发大批戍卒修筑长城,保障了北境的安宁.但在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阴谋夺位,蒙恬被迫自杀,北境的防御体系崩溃;而此时匈奴冒顿单于杀父自立,一统大漠,并趁秦王朝兵连祸结之机重夺河南地,对中原地区再次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后称帝,建立西汉王朝.此时匈奴的势力更为强盛,所控制的区域也比秦时有所扩大,而刘邦面对的却是饱经兵燹之后残破不堪的中原大地,以及在楚汉战争中形成与坐大的异姓诸侯王的割据势力,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翦除异姓诸侯王,强化中央集权等问题.尽管是时与匈奴的关系比秦始皇时期 还棘手复杂,但是刘邦对于防御匈奴的侵扰没有,也无暇予以特别的关注.不仅刘邦如此,朝野之间也存在着同样的认识.齐国戍卒刘敬求见刘邦言事,以"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而有也"①为由,劝谏刘邦由初都洛阳迁往长安,首要考虑的是防范诸侯王作乱的问题.陆贾奉刘邦之命检讨"秦所以失天下"的原因,认为秦始皇"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治法于内,"结果"事逾烦而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①最终难免败亡.这一见解固然有以秦为鉴,避免滥用民力,提倡"与民休息",实行"无为而治"的因素在内;但也反映出当时许多人,包括像陆贾这样的有识之士对防御匈奴侵扰的必要性与艰巨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自从陆贾发其端,西汉时许多政论家,思想家,无不视秦始皇筑长城,伐匈奴为秦朝灭亡重要原因之一.如《淮南子 人间训》认为秦朝灭亡之祸其一就在于筑城伐胡,"欲知筑修城以备亡,不知筑修城之所以亡也!"晁错在对答文帝诏问,为防御匈奴上"守边备塞"之策时也说:"秦时北攻胡貉,筑塞河上,……非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贪戾而欲广大 也,故功未立而天下乱."②直至武帝决意反击匈奴时,秦时筑城防御匈奴的作法才得到某种程度上的肯定.

O(∩_∩)O哈!希望可以帮到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0
匈奴是汉代最大的外患,汉匈之间的战争持续了相当长的是间,通过战争使得汉族的地盘,人口,经济都获得了发展,几次大战下来,使得匈奴元气大伤,特别是汉武帝时期,虽然耗了国力,但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战绩,封狼居胥确实很牛。匈奴之后远遁,现在的匈牙利就与这个民族有渊源。秦汉确实是个灿烂的时期,英雄辈出,特别怀念那个时代,反观现代人,倒真有点丢祖先的脸……汉族之所以叫“汉”就是因为汉代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东西两汉四百年励精图治,取得了各种发展,为后面的唐宋奠定了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