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的忍辱负重之作

如题所述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2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