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为什么要把山东变珊东,贵州变桂州?

如题所述

名字是每个人的第一张名片,我们总是先从一个人的名字开始认识这个人,地名也是如此。当一个城市拥有好的地名,往往可以提高人们对这里的第一印象,吸引人们对其进一步了解。

无论对于人或者城市,取名都是非常重要的。和人名相比,地名最大的不同就是,地名比人名拥有更悠久的历史蕴涵。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实在是太渺小、短暂了,可是一个城市却有着几百几千年的历史。地名正是厚重历史的沉淀印记,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经过无数次更改,最后流传到了今天。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一个地方会永远保持一个名字不变,在经历不同的朝代时,地名总是会被更改,这是朝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过程中的必经之事。

更改地名会影响到地域之间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甚至还会影响到政治,所以更改地名是一件非常重大并且极其严肃的事情。可是在太平天国年间,各省省名的更改却显得有些冲动,甚至令人感到非常滑稽。

比如,山东省在太平天国时代被改成了珊东,山西省则被改为珊西。这两个省中的“山”字都被改为了不常见的“珊”字,这的确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那么这样更改有什么用意呢?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太平天国的历史。清朝末年,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后来建立了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耻辱和黑暗的时期。

当时的清政府欠下外国数额巨大的战争赔款,面对这些赔款,朝廷根本无力支付,最后只能从老百姓的手中一点一点地搜刮。于是在这个时期,清政府的统治更加腐败昏庸,压迫得广大穷苦百姓抬不起头来。

这股农民起义军打着反对清政府,反对外国资本势力的大旗,开始逐渐席卷全国,并且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从清政府的手中夺取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为了更好的建立和管理太平天国,洪秀全的领导集团也拿出了一套制度和纲领。但毕竟太平天国的领导集团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农民,其制度和纲领充满了很大的局限性。

比如洪秀全在早期起义的时候,曾打着“平均分配”,“每家每户平等公正”的旗号,这吸引了不少穷苦大众为他拼命。可是太平天国建立后,洪秀全的领导集团并没有真正做到平等和平均,反而到后期都是领导者在享福,大部分人依然还是穷苦百姓。

当年洪秀全还提出过圣库制度,圣库制度也是为了响应平均分配的口号,圣库制度的大体意义就是:社会上的所有财产都由所谓的圣库收纳,然后再平均分配给大众。

可是这项制度在当时的中国完全行不通,而且在分配上也极不合理,官员和民众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太平天国实行的很多制度都不合理,基本上最后都演变为领导者集权和压迫百姓的措施。

太平天国在当时的很多行为,放在现在看来也非常可笑,比如为各省改名。太平天国建立后,洪秀全的领导集团便着手开始进行行政区划分的改革,这其中的主要负责人是洪仁玕。

太平天国内部的的上下等级制度十分严格,太平天国的核心领导者们都被称之为“王”。太平天国顶部一共有六个王,分别是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中,帝王的名字是要避讳的。于是洪秀全也开始注重于省名的避讳,凡是名字中带有和六个王相同的字,那么这个省名就要被更改。

诸如此类的改名还有很多,比如,六王之中有个叫萧朝贵的,所以贵州便遭遇了改名。

贵州被改为了桂州,一方面使用“桂”字避讳了萧朝贵的“贵”字,另一方面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大部分人,都是来自于广西省,所以使用了“桂”字。

为了避讳,不仅是省名被更改,很多其他的地名也都作了修改。除了是因为避讳而改名,还有很多地名,是单纯因为领导者的不喜欢而更改,这让老百姓们感到极为不方便,这也体现了太平天国领导者的腐败和昏庸。

因为太平天国在短短十四年的时间里,就得到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如此混乱的更改地名其实也是一种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表现。无论是改名还是其他很多制度,无不表现出了太平天国领导者的恶趣味,这也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伏笔。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经大规模地改地名。比如迪化改为乌鲁木齐,靖化改为金川等等。

这些改名都有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为了加强民族团结,把一些带有王朝影响力的字眼改掉。另外,很多地名的字非常生僻,难以记住,所以都得到了更改。

好的改名可以大力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且还能产生良好的文化共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