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曾给各个省份改名,哪个省份的名字最难让人接受?

如题所述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话大家一定很熟悉,说的是以前有个叫“田登”的州官,不允许下属和州中老百姓叫他、写他的名字,按理说每年正月十五都要放灯三天,大家不敢写“灯”(与登同音)字,于是说“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让21世纪的我们来看,这件事确实有些搞笑,但在我国古代,这种“避讳”的事情真是太多太多,比如乾隆不准门联中出现“五福临门”4字,因为顺治帝叫福临;孔夫子叫“孔丘”,凡是姓“丘”的,统统要改成“邱”等等。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当天,拜上帝会众万人在金田村“恭祝万寿”,不久后洪秀全在广西武宣登基称太平王,建号“太平天国”,史称“太平天国运动”。在老百姓的支持下,太平天国运动的势头特别猛,武装势力直接发展到广东、广西、湖南等18个省,攻克600多座城市。

虽然他们起初提倡的是“人人平等”,但随着势力越来越大,领导者们的心态当然发生了改变,于是就做出了与古代领导者们一样的事情——“避讳”,给各大省份的名字来了个“大换血”。

我们先说几个还比较正常的改名,太平天国里的西王叫萧朝贵,为了避讳“贵”字,于是把贵州省变成了“桂州省”;南王叫冯云山,为了避讳“云、山”,于是把山东省变成了“珊东省”,山西省变成了“珊西省”,云南省变成了“芸南省”,这些看着都还算正常。

接下来我们看看带“江”字的省,为了避讳这个字,浙江变成了“浙姜”,江西变成了“姜西”,新疆变成了“新姜”,得,感觉它们瞬间带了一股菜味儿。

最让人气愤的要数如今的京津地区以及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当年它们乃清政府的“直隶省”,因为地理位置挨着京城,所以清政府对其进行直接管理,本来就看不惯清政府的太平天国当然不能容忍它的名字,于是把它改成了“罪隶省”。

作为“罪隶省”的首府天津,名字也绝对要改,毕竟与太平天国的“天”都重复了,所以天津成了添津省。

既然有“罪地”就会有“福地”,什么省配成为他们的“福地”呢?那当然是太平天国起义的源头广西省,它被命名为“桂福省”,既富贵又有福气,不得不说,这名字改得有点土味。

其实不光省份,人名也必须改,上文中提到了太平天国里的西王和南王,既然他们乃太平天国里最重要的人物,平民百姓凭什么名字里有“王”?所以当年处于太平天国统治下的地区,姓王的和名字里带王的统统改成“汪”或“黄”,真是让人有话说不出口。

14年后,太平天国走向了灭亡,它的失败是必然的,其中的原因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但光是从内部统治者对“避讳”如此看重的心理上,就不难看出他们根本做不到自己承诺的“人人平等”,矛盾越累越多。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那些支持他们的底层人民看出了他们的贪婪和腐败,自然不会继续追随他们,所以失败是必然的结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