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收供应商咖啡被炒 唯品会败诉

如题所述

唯品会员工倪因饮用供应商赠送的星巴克咖啡,要求供应商购买口罩,并将购买的账号借给他人使用而被公司解雇。
员工和单位为此对簿公堂。近日,广州中院作出终审判决。上述行为是“正常的人情往来”还是违法,判决书给出了答案。
11月16日,根据广州中院民事判决书,经过二审判决,最终判决唯品会支付公司员工吴某18万元作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据了解,唯品会员工吴某因收受供应商8杯咖啡和2盒口罩被公司解雇。
因为“三违”,员工被“开”
本案中,倪于2013年9月17日入职,与唯品会(“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2020年4月20日离职,劳动关系终止前12个月平均工资13100元。
对于与吴某倪解除劳动合同的原因,唯品会指出吴某倪存在以下违规行为:
1.接受供应商的咖啡。2019年10月、2020年2月20日,倪在南极收到供应商杜某美星巴克下午茶4杯,共计8杯。违反《唯品会管理红线》第一条,即收受不正当利益。
2.2020年2月20日,倪从南极供货商杜某梅处购买了两箱口罩。
3.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倪将自己的花海仓内部购买账号借给公司以外的人,同时也是唯品会供应商的员工,用于购买唯品会提供的内部高折扣福利商品,为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
唯品会认为,《唯品会管理红线》明确规定了员工严禁的行为,明确任何违反管理红线的行为,无论级别、结果、表现,都将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唯品会继续通过邮件宣传、考试等方式加强员工的红线教育,倪也参与其中。然而,老员工倪却多次故意违反红线。
因此,唯品会认为公司与吴某解除劳动合同是合法的,不需要赔偿。
被解雇的员工辩称没有违规。
吴某不同意唯品会。
首先,是咖啡。吴某不赞成八杯咖啡的数量。她说自己只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过一次星巴克下午茶,一共3杯,价值112元。
根据唯品会《员工手册》等规定,只有礼品价值高于200元,才必须上交公司。即“唯品会允许员工收礼物。除非礼物对做出客观公正的商业决策有害,否则员工接受礼物并不违法。”
其次,购买口罩的行为。吴某说,她为面膜支付了相应的对价,而不是接受别人的礼物;这是正常的私人接触,与唯品会无关,也不违反规定,导致其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一审法院:唯品会赔偿18万元。
一审法院认为,吴某倪喝了客户快递送来的咖啡,在疫情期间,客户购买了两盒20个口罩。虽然出了事,但没有超出正常的人情往来范围,应该可以理解,不构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然而,一年多来,唯品会未能证明她进行过任何口头谈话、提醒或书面警告。在她违反唯品会规章制度之初,倪没有及时履行相应的管理义务,而是任其发展,并选择了最严厉的处罚措施3354解除与倪的劳动合同,不符合常理。
一审法院认为,“虽然法律赋予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利,但该权利的行使并不是无限制的、自由的,而是要求以公平合理为基本原则”。
法院认定,吴某倪喝顾客咖啡、代他人购买口罩、为内部员工购买专属打折商品等行为,确实违反了唯品会的规章制度,存在一定瑕疵,但其
之后唯品会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认为本案双方争议集中在唯品会解除双方劳动关系的定性问题上。王女士喝了顾客快递送来的咖啡。疫情期间,该客户购买了两盒20个口罩,没有超出正常的人情往来范围,不应认定为违反唯品会的规章制度;其次,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王女士通过华海仓账户向外部人士借款购买了内购产品。根据双方出示并提供的现有证据,不足以认定王女士泄露了唯品会的保密信息。
考虑到上述出借行为涉及的商品金额仅为8262元。即使对唯品会造成一定损失,并使特定关联方受益,但无论如何也不会达到严重程度。
唯品会选择直接与倪解除劳动合同,符合《唯品会员工行为奖惩办法》“教育引导为主”的惩戒原则。处理过失员工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和提高,提倡一种渐进累积的惩戒方法。一般是员工的过错由低到高逐步处罚,员工的过错在初期纠正。如果员工屡次犯错,可以上级处罚;视情节轻重,可以直接给予一定级别的处分,或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不给予经济补偿”不符合。
最终二审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