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民实边体现了怎样的边疆战略?

如题所述

“徙民实边”作为强边固防的重要措施,体现了通过“强边”以“固防”的边疆战略,顺应了边疆治理的客观需要,对于开发边疆、巩固边防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其一,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原王朝守边固防的困难。随着移民在边疆的发展,定居的农业基地逐渐形成了相应地,水利工程的兴修,道路的建设等,相继展开,定居者可以与敌长期周旋,有效地抵御游牧民族对中原农业区的袭扰,保障帝国政治、经济中心的安全。同时,还将朝廷的控制力量延伸到边疆前沿,扩大了统治边疆的社会基础,这是实现大一统和“以夏变夷”的第一步。其二,有利于增强国防潜力,巩固边防,实现边疆和内地的共同稳定和发展。大量移民定居边疆,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为加强边疆军事建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经济基础,解决了边疆用兵的人口、兵员和军需物资供给问题,保障了守边者的生活,又减少了内地转输之苦。在这一意义上,边防的增强实际上也有力地拱卫了内地,所以,“实边”也就是“固内”。对此,葛剑雄先生曾指出:“中原政权、汉族政权对周边地区的扩展的成功与否,或速度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成功地实施移民,以及最终能使多少移民稳定地居留。因为军事征服自不必说,即使是开发性的占据也必然会引起当地民族的不满,没有相当数量的汉族移民的支撑,新的地方行政机构就必然无法存在。更主要的是,从事农业生产的移民能够交纳赋税,维持地方官和驻军的需要,而不必再由内地调拨粮食等物资,不至于成为朝廷的负担。如果条件适当,移民达到一定数量,粮食还可能有一定的剩余,为向更远地区的开发提供物质支援”。此外,大量移民定居边疆,改变了边疆地区居民结构,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改善了区域经济方式和经济结构,从而促进着边疆社会的进步。历史上,除了政府组织的移民外,还由于中原处于各方争夺的中心漩涡,战乱的破坏往往最剧,“白骨遍于野,千里无鸡鸣”曾是中原长时期的形象写照,所以“移民除一浪高过一浪大量向中国南方迁外,就是迁往中原的周边地区,汉族居民的到来导致土著向更边远的地区迁移,或者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边远地区距离的相对缩短,因而增强了辐射能力,带动了边区的开发。”而农耕经济的优越性使边疆居民更多走向定居,居民与土地的结合更加紧密,增加了家园意识,提高了向心力,于是帝国在边疆的统治基础更为稳固。

总之,屯田和“徙民实边”是站在维护中华大一统的高度,通过发展边疆以安边的经营战略,真正将边疆的治理和稳定与整个国家的安定和发展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因为强边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强”字,而强边的根本基础又在于有较为发达的边疆经济,灵便的交通,和边疆地区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只有如此,国家从事边疆经营才有足够和可靠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边疆才能真正强大起来。相反,历史上宋、明两代因奉行“弱边”战略,极力将边民迁入内地以空边、虚边,让游牧民族“无可资”,这种以牺牲边疆的发展为代价而求边疆安定的办法,结果却是适得其反,边疆是虚弱了,而国防也失去了保障。中国近代边疆经营上也有这样的教训。近代边疆形势与古代相比虽发生了质的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但大量的边疆问题尽管表现形式不同,而根本的症结仍在于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上的屯田和“徙民实边”无疑是一份至为珍贵的经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31
w2009年提名第1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国产动画片2009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