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意为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千古文章意为高

刘惠敏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即文章的立意,也就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文章的主线、灵魂。意思是说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有好的立意。好的中心、立意好比统帅,无统帅的士兵,只能称为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立意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作品之所以历久不衰,受人欢迎,首先是因为它们的立意正确、集中、新颖、深刻,读后能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力量。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过:“文章的光彩首先在于思想发光。”所以,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有好的立意。写文章是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文章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包括文章的思想内容、构思设想和写作动机等,并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帅所有材料。

以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为例,谈谈“千古文章意为高。”

三首诗《马诗》《石灰吟》《竹石》都是咏物言志诗,三位诗人分别借咏叹马、石灰、竹石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立意深远,表情达意也很含蓄。

《马诗》作者李贺,人称“诗鬼”,他的一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诗在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的同时,更有伤感情绪的流露。学习时我们通过了解诗人的背景,可以看出这首诗的立意就是借咏叹马的命运,表达自己的生不逢时,才华和抱负不得实现。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结合诗句来品味。

诗的前两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写出了边塞战场的景色: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月亮高高地悬挂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大漠”“燕山”一下就把读者带到了寂寥、冷峻的边疆之地。“沙如雪”既从视觉上写出了沙漠在月下的颜色,又从触觉上写出了夜间寒冷的感觉,让人似乎看到了空旷荒凉的大漠在明亮皎洁的月光下,闪着如雪的寒光。“月似钩”表面上是形容月亮弯弯的形状,但“钩”也是古时的一种弯刀,在“大漠”“燕山”这样的特定环境下,“月似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兵器和沙场征战的场景。诗的后两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借马抒情: 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带上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清爽秋日时恣意驰骋呢?这贵重的鞍具,象征着马受到主人的重视,寄托了诗人自己渴望能像马儿一样被人重用,一展抱负,实现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何当”两字作设问,表达出一种遥遥无期的意味,既含无限期盼,又寓无尽无奈。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令人感慨扼腕。   《石灰吟》这首诗,作者于谦以石灰作比,借以言志,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这也是这首诗的立意所在。诗的前两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再经过熊熊烈火的焚烧才能成为石灰为人所用。“若等闲”写出了石灰的态度,不论是“千锤万凿”,还是“烈火焚烧”,都被看作是平常、轻松的事。同时也是诗人心声的自然流露:无论面对怎样的严酷考验,都能从容自如,处之淡然。诗的后两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其中“粉骨碎身”是“烈火焚烧”的必然结果,“浑不怕”与“若等闲”一脉相承。作者把这种种磨难当作很平常的事,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能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更是诗人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誓言。全诗句句不离石灰,表面描写石灰的烧制过程,实际上句句在写人的品格,都是在说如何锤炼人的高尚品质。“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喻诗人自己高尚的情操。整首诗都在表明要成就清白,何其不易;要保持清白,又何等艰难。诗人咏石灰,也是在吟咏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吟咏自己磊落的襟怀。是作者磨炼自己坚强坚韧品格的写照。生命可以消逝,躯体可以抛弃,但精神气节却要长留天地。石灰本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平凡的东西,于谦却独具慧眼,可谓立意深刻独特,从平凡中看出不平凡,稍加提炼,就赋予石灰崇高的品格和顽强的精神,表明自己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

《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为自己的画作《竹石图》所题的诗。前两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写出了竹子的特点,大意是说: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开头一个“咬”字就把竹子拟人化,一个“定”字更是写出了竹子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出竹子意志的坚定,挺立青山的翠竹形象一下子呼之欲出。作者的构思非常的巧妙,第一句写了竹子的全貌,第二句则是对竹子根部的特写—— 扎根在岩石的裂缝之中,与第一句中的“咬定青山”相呼应,一个是整体,一个是局部,展现了画之“形”。 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则写出了竹子的品格,品格是无法用画笔描绘出的,却又是诗人作画、作诗要表达的“神”。所以诗人用“磨”“击”写出作者经受的种种磨难,但在“千磨万击”之下“还坚劲”的意志,一个“还”字,赞美之情顿出。诗人托物言志,诗中的竹其实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庄子言:“语之所贵者,意也。”还有人说:“意者,一身之主也。”立意决定了一篇文章的高下,一篇文章有好的立意,才有好的风采,才有灵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