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王爷大还是贵妃大?亲王和王爷,谁大?

如题所述

在清朝,贵妃的等级比王爷要大,亲王比王爷大,具体分析如下:

在清朝,王爷和贵妃的管辖范围不同,互不隶属,不好分大小。但是可以类比,清朝关于皇室品级,后宫嫔妃次序是皇后,皇贵妃,皇贵嫔,然后是普通妃,嫔。

王爷是对受封王爵的统称。可以是普通郡王,可以是铁帽子亲王,可以是和硕亲王。

王爷:皇上的哥哥弟弟或者叔叔大爷,泛指有爵位的郡王 贝勒 贝子等贵族,如克勤郡王岳托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等,当然王爷不是官方称谓。

贵妃:皇上的小妾中比较靠前的,皇帝妃嫔封号之一,后宫之中,地位仅次于皇后与皇贵妃。

王爷代表是臣,贵妃代表是君,所以不能二者大小相提并论,如果硬要分出大小,贵妃比王爷更高一些。

而亲王和王爷,亲王的等级更高些,皇帝的儿子封亲王,而亲王的儿子封郡王,从通常,爵位是世降一级,亲王的儿子降为郡王,郡王的儿子降为贝勒,不过有所谓“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级。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

扩展资料

嫔妃等级

嫡:皇后 X 1 (可分宫女10人)

正一品:皇贵妃 X 1 (可分宫女 8人)

正二品:贵妃 X 2 (可分宫女 8人)

正三品:妃 X 4 (可分宫女 6人)

正四品:嫔 X 6 (可分宫女 6人)

正五品:贵人 X 不限 (可分宫女 4人)

正六品:常在 X 不限 (可分宫女 3人)

正七品:答应 X 不限 (可分宫女 2人)

亲王等级

正一品:监国尊圣亲王

从一品: 镇国尊亲王

正二品:御国尊亲王

从二品:御国奉亲王

正三品:兴国御亲王

从三品:辅国皇亲王

正四品:皇固伦恭亲王

从四品:固伦廉亲王

正五品:和硕亲王

从五品:xx亲王

清朝的王爷共有240多位,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将宗室封爵定为十四等级即和硕亲王、贝勒、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恩将军。和硕、多罗、固山都是满语,和硕意为:一方,那么和硕亲王是王爷等级中最高的一等。

清朝封爵方式有两种:一是因军功受封,为功封;一种因皇帝之后而受封,为恩封。按照制度,恩封的后代在承袭前人的爵位时要降一级,降至最后一个等级再袭。但清朝共有十二位王的后人,在继承爵位时无需降级,作为皇帝对其功劳的赏赐,俗称:铁帽子王,即:世袭罔替,配享太庙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清朝官员等级

百度百科-王爷

百度百科-贵妃

百度百科-亲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2

王爷和贵妃地位高不可一概而论,亲王和王爷,一般而言亲王登记地位更高。

贵妃:皇帝妃嫔封号之一,后宫之中,地位仅次于皇后与皇贵妃。

亲王:皇帝的儿子封亲王,而亲王的儿子封郡王,从爵位上讲,亲王的等级更高些。通常,爵位是世降一级,亲王的儿子降为郡王,郡王的儿子降为贝勒……不过有所谓“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级。亲王是中国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

王爷:泛指有爵位的郡王 贝勒 贝子等贵族,如克勤郡王岳托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等,当然王爷不是官方称谓。

嫔妃等级

嫡:皇后 X 1 (可分宫女10人)

正一品:皇贵妃 X 1 (可分宫女 8人)

正二品:贵妃 X 2 (可分宫女 8人)

正三品:妃 X 4 (可分宫女 6人)

正四品:嫔 X 6 (可分宫女 6人)

正五品:贵人 X 不限 (可分宫女 4人)

正六品:常在 X 不限 (可分宫女 3人)

正七品:答应 X 不限 (可分宫女 2人)

亲王等级

正一品:监国尊圣亲王

从一品: 镇国尊亲王

正二品:御国尊亲王

从二品:御国奉亲王

正三品:兴国御亲王

从三品:辅国皇亲王

正四品:皇固伦恭亲王

从四品:固伦廉亲王

正五品:和硕亲王

从五品:xx亲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01
清朝的王爷只需要向皇帝皇后太后天太子行礼,而皇阿哥们按照辈分还要向王爷行礼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