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子等级、皇子等级和王爷等级分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妃子等级

1、皇后

皇后(拼音:huáng hòu)简称为后,是世界历史上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正配的称号。“后”与“後”,古已有之。

“后”字原指君主,以前的夏启就称作夏启后,后引申指“君主的妻妾”,这是一个位份、称谓,而不仅仅是”皇帝后面的女人“。

根据荀子的观点,天子独大,没有人可与之平起平坐,所以天子的配偶不可以取“齐”的谐音“妻”,只能叫“后”。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并订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较完备的后妃制度和等级划分直到汉朝才实际执行。

2、皇贵妃

皇贵妃,中国古代皇帝妃嫔的等级之一,清朝沿用,在皇后之下设皇贵妃一人。历史上第一位皇贵妃是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的续后孙氏

3、贵妃

贵妃,皇帝妃嫔封号之一。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于孝建三年始设,地位次于皇后,自隋至清多沿置。其中唐玄宗初年曾停置,旋恢复。

渤海称王之妻为贵妃,则相当于中原各朝皇后。明成化年间,明宪宗在其上另设皇贵妃,位降一等。清代沿用。

4、妃

妃,本意是中国古代皇族太子、王、侯的正室。后来延伸泛指皇帝侧室。另有此单独位号存在。同时用于东亚诸多地区,如古代的日本、朝鲜、越南、琉球等。

5、嫔

嫔,古代妇女的统称,本义为帝王的女儿出嫁,亦是对妇人的美称,如:嫔妇(国中妇人有德行者);嫔德(妇德);嫔俪(指妻);嫔则(为妇的准则);嫔息(妻与子女)。

6、贵人

贵人,皇帝妃嫔封号之一,是罕见的在不同朝代地位差别很大的妃嫔封号。东汉光武帝时始置,为最高位妃嫔称号,仅次于皇后。

晋代,为三夫人其三,位于九嫔之上。后世朝代地位较低,清置贵人于嫔位之下,为妃嫔等级第五等。

7、常在

常在,清宫妃嫔制度中的低阶称谓之一,比“答应”这最低级妃嫔位分高一级。秀女入宫后,一般封答应或常在。然后其中一些晋升为常在,贵人,嫔,妃,贵妃。

8、答应

紫禁城的三宫六院内居住着皇帝的一大群妻妾,其中地位最高的是皇后,她主治内宫,声名显赫;而地位最低的则是官女子,但答应地位低下,平时很难得到皇帝的宠爱,而答应“无定位”,在清代的皇宫中究竟有多少实难计算。

二、皇子等级和王爷等级划分方法一样

1、和硕亲王

和硕亲王简称亲王,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中内扎萨克蒙古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获得此爵位。在外扎萨克蒙古中为第二等爵位,仅次于“汗”。

2、多罗郡王

多罗郡王,简称郡王,清朝宗室、蒙古新疆西藏外藩封爵之第二等。皇子、宗室子、外藩得封之,和硕亲王世袭者,承嗣者封多罗郡王。

3、多罗贝勒

多罗贝勒,原为满族贵族称号,即金代“勃极烈”的意译。宗室封爵第三级,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全称为多罗贝勒。清初,天命年间置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

崇德元年(1636年),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多罗贝勒为三等爵,位次多罗郡王之下,固山贝子之上。亦用以封蒙古贵族。

4、固山贝子

固山贝子简称贝子,原为满语“贝勒”的复数,有王或诸侯之意,是清朝建国后的宗室爵位名,崇德元年(1636)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固山贝子为宗室封爵第四级,低于多罗贝勒,而高于奉恩镇国公。

5、奉恩镇国公

清爵名,又称入八分镇国公。宗室封爵第五级,在固山贝子下,奉恩辅国公(入八分辅国公)上。

6、奉恩辅国公

清爵名。宗室封爵第六级,在奉恩镇国公之下,专封嫡子,在不入八分镇国公及将军之上。在当时皇族中属于公爵等级中偏上的爵位。年俸禄为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7、不入八分镇国公

不入八分镇国公是清朝爵位,与入八分镇国公(或者称为奉恩镇国公,简称镇国公)不同,在入八分辅国公以下,不入八分辅国公以上,为第七等爵。

8、不入八分辅国公

不入八分辅国公是清朝爵位,与入八分辅国公(或者称为奉恩辅国公,简称辅国公)不同,在不入八分镇国公以下,镇国将军以上,为第十等爵。

9、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品级为武官正一品。郡王长子称为王长子,其余为镇国将军,镇国将军降等袭爵,余子成为辅国将军。

清为宗室封爵第九级,在不入八分镇国公下,辅国将军上。

10、辅国将军

辅国将军,是一种军队职务,始见于汉代末年,明、清代为爵名。

11、奉国将军

清朝也设有奉国将军(满语“穆麟德”,Gurun be Tuwakiyara Janggin)一职,位居辅国将军之下、奉恩将军之上。为宗室封爵,属不入八分公之一。

12、奉恩将军

“奉恩将军”为清代爵位名,属宗室封爵第十二级,为最低级。武官正四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后妃制度

百度百科——大清爵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8

清朝康熙定制,妃子分为八等:

1、皇后一名

2、皇贵妃一名

3、贵妃两名

4、妃四名

5、嫔六名

6、贵人人数不限

7、答应人数不限

8、常在人数不限

皇子等级: 在清朝时期,阿哥们通常地位分为四个等级

1、最低的等级可以被称为贝子

2、再往上一级是贝勒

3、再往上可以有郡王

4、最高等级是亲王

清朝皇帝定制,王爷:有十三等级

1、和硕亲王

2、贝勒

3、世子

4、多罗郡王

5、长子

6、固山贝子

7、奉恩镇国公

8、奉恩辅国公

9、不入八分镇国公

10、不入八分辅国公

11、镇国将军

12、辅国将军

13、奉恩将军

扩展资料:

《清会典图》中对皇子、亲王、郡王、贝勒及其福晋们的穿戴,都有详细的规定:

1、亲王补服,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色用石青,凡补服,色皆如之。

2、郡王补服,绣五爪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

3、皇子朝服,金衔玉方版四。每版饰东珠四,中饰猫睛石一。带及左右佩绦,用金黄色。带纷下广而锐。亲王朝带制同。

4、郡王朝带,每版饰东珠二,猫睛石一。余制如皇子朝带。

5、皇子冬朝冠,有薰貂,有青狐。惟其时瞻上仰,上缀朱纬长出瞻,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梁二。在顶左右瞻下两旁垂带,交顶下。亲王冬朝冠制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清等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嫔妃等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2

后妃按等级分为:中宫皇后【母仪天下掌凤玺】,皇贵妃【按封字一字、二字、三字递增】 ,贵妃【按封字一字、二字、三字递增】,妃【按封字一字、二字、三字递增】, 嫔、贵人、常在、答应在同等级的妃嫔中,两字封号的妃嫔要稍高于一字封号的妃嫔,同理,三字封号高于二字封号。


太宗初始,定“一后四妃”的后宫制度,除立有皇后外,还有分局关睢、麟趾、衍庆、永福四宫的嫔妃;世祖入关后,完善后宫制度,皇后居中宫坤宁宫。

设东六宫:景仁宫、承乾宫、锺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六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合称“东西十二宫”。

皇子未成年之前统一居住东西五所,成年后方可出宫建府,未成年的阿哥除皇上特许外不可出宫。

扩展资料

后妃的个数以及配备宫女的个数受等级位分的严格限制:

皇后 X 1 (可分宫女10人) 、皇贵妃 X 1 (可分宫女8人)、 贵妃X 2 (可分宫女8人) 、妃X 4 (可分宫女6人) 、嫔 X 6 (可分宫女6人)、 贵人 X 不限(可分宫女4人)、 常在X 不限(可分宫女3人) 、答应X 不限(可分宫女2人)。

宫女(丫环) 应少过二千人,给皇上看上的宫女可以由答应、常在一步步升上去。居住方面,嫔以上分居东西十二宫,各有专房,贵人以下则住在一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最全清朝后宫等级制度 宫女满25岁可出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6
妃子分为八等:
皇后一名,皇贵妃一名,贵妃两名(指的都是同时存在的数字),妃四名,嫔六名,贵人、答应、常在人数不限

皇子:
应该就分成太子和普通皇子两种吧,一般的皇子成年之后都会封爵位,最高级的就是亲王了,比如乾隆爷的五阿哥永琪就是荣纯亲王,他是荣亲王,死后嗜好为“纯”,接着是郡王,贝勒,贝子……

王爷:
最高级的是亲王,接着是郡王,然后是贝勒贝子什么的
其中有八大铁帽子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