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为什么又叫妫川?

昨天去延庆了,看见那有好多牌子都写“妫”或“妫川”,同事说延庆以前叫妫川,不知道是为什么,请高人指点迷津~呵呵~

       中国每一个地名都是有来历的,或基于典故,或基于人物,终究能找到地名的来源。不错,延庆之所以叫延庆,以前之所以叫妫川,都是有来历的。

        说起妫川,要追溯的炎黄二帝。在原始社会,基于人口问题,以母系氏族为主。一个女人可以有多个男人,而一个孩子的父亲是谁,就连做母亲的也难以知晓。炎帝便是黄帝同母异父的弟弟。这哥俩从小就异于常人显得颇有起色,后来二人兵分两路各自为营,炎帝主狩猎,黄帝主农耕。终有一日,二人在领土的扩张问题上出现了交集,于是兵戎相见,大战于阪泉,战后,炎帝败的心服口服,自此二人重归于好,携手开拓华夏民族后继辉煌。阪泉,即是位于北京延庆张山营的一个村,现今分裂为上阪泉与下阪泉。此处北依山脉,南望平原,另有水系发育周边,正是炎黄二帝得以对立与合作的地理基础。

        黄帝有一子是盲人,盲人娶了握登为妻生育了舜。不久后握登死了,盲人续弦,于是舜有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叫做象。与今天一样舜在家里颇受排斥与欺辱,但他宽宏大量不计恩仇,做事总令大家满意,能者遭嫉,象多次陷害于舜。尧帝考虑禅位之时,见舜可担当大任,于是便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为妻,一是继续考验,二是帮助舜。娥皇、女英二人帮助舜最终使得象良心发现,不再为难舜,而舜也接受了禅位,做了部族首领。由此留下了“伏象”之说,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现在的延庆地区,今天我们能观赏到延庆妫水公园里有一个“伏象园”在和络绎不绝的游客招手相望。讲到此刻,“妫川”的名称快出现了。

       君请看“象”字在甲骨文、金文中是这样写的:

这是典型的象形文字。

而“妫”字是这么写的:属于会意字和象形字的结合——一个女人和一头象,女人便是历史上的娥皇、女英,而象则是舜帝同父异母的弟弟。

可是,“妫”不是一个“女”和一个“为”吗?和“象”有什么关系呢?再看“为”字是这样的:

       我们惊人地发现,“象”和“为”在字形上惊人地相似,这就可以理解,后人的文字发展史上将“象”写成“为”了,于是便有了“妫”这个字。而舜为了表示对两位妻子鼎力相助的感激之情,便将流经领域的一条河称为“妫水”,由此妫水流域的大面积平原便顺其自然地被叫做“妫川”。 

       皇帝轮流做,随着朝代更迭,地名和地域均有所变化,而民间的传奇却不管政治的问题,几千年就这样流传下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原属燕国的今延庆隶属上谷郡(可理解为现在的省),延庆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它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防守外族侵略的屏障。唐代贞观8年,此地正式将“妫”字写入官方字典,确立了“妫州”的地名,天宝年间确立为“妫州郡”,机构中心就是“妫川县”。再后来妫州先后改名为“龙庆州”、“缙山县”、“隆庆州”、“隆镇卫”、“隆庆卫”,直到明朝永乐十二年(1414年),明成祖朱棣对京畿要隘特别重视(修建长城就是最好的说明),划分行政区域,再次将这里定为“隆庆州”。一百多年过去,1566年,明穆宗朱载垕登基,定年号“隆庆”。

        在皇权至上的封建时期,“隆庆州”不得不改名称,为求得延续朝廷的中兴统治,改名为“延庆州”。题外话:明穆宗瞎折腾有什么用,做了6年黄帝,才36岁就死掉了。后来“延庆”不管是作为州也好,作为县也罢,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而“妫川”之名,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记载了这片土地的斑斑历史,也将永远印刻在炎黄子孙的心间。

       中国山水旅行社延庆部,致力于打造高品位、高品质延庆地接旅游,挖掘延庆的历史文化,推广出去、传承下来。经营范围涵盖延庆地区各景点旅游、会务接待、租车包车、自行车骑游等项目,联系电话010-69176800  18600032305(可加微信)。地址:北京延庆高塔路温泉西里1号楼102底商。中国山水旅行社敞开怀抱欢迎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19
延庆是个盆地,中间是平的,为川;境内有名为妫水的河,是延庆的母亲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1-19
因为延庆有一条河叫妫河,延庆的地形像四川盆地。所以叫妫川。
第3个回答  2007-02-01
因为延庆有一条河叫妫河,延庆的地形像四川盆地。所以叫妫川,这就是答案
第4个回答  2007-01-19
我只知道妫河在北京市延庆,延庆那里有一条河叫做妫河
在妫河的桥旁(南菜园)立了一座妫河女的雕像,史传妫水之滨曾为舜都,尧禅位于舜时,尧为考验舜的政治品质,便把女儿嫁给他。舜则让妻子在妫水之滨像一般妇人一样辛勤劳作,一年复一年,荒凉贫脊的妫川变得地肥水美,舜博得了尧的信任,尧的女儿也被人们千古传颂成为勤劳而美丽的妫水女。南菜园桥头有妫水女塑像。

根据 河 的名称然后取名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