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公热」背后反映了什么?

如题所述

   反映了三个问题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大学生就业现状: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且就业区域集中。目前,我国大学生基数大,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教育的普及,高校扩招的趋越来越大,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将更加突出。除此之外,大学生就业地域结构不合理,就业地区分布存在一系列不平衡现象,都在一、二线城市奋斗,但三四线城市则少有人问津,因此,考公在他们心中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经济形势越来越差

    近年来,因疫情影响,很多行业的经济状况是走下坡路的,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因素。

    房价上涨过快。许多房地产商大肆抬高房价,导致房价持续升高,而房价上涨过快,导致  其他各行各业处于分配不均的状态,房地产行业占据着大把资源,利用率却不高,无疑为经济发展埋下巨大的隐患。

    产业结构不合理。虽有所缓解,但第三产业所占比例较小仍然是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  当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服务行业没有办法跟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的节奏,所创造的经济发展效益仍无法与农业与工业相比较,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需求。

    创新能力不足。若想解决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疲弱问题,提高自身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重中之重,以此来实现科技强国,科技兴国战略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忽视他国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和科技限制,不依靠外来科技而经济腾飞。

    综上,经济下行导致的结果是考公成为大学生眼中的“铁饭碗”。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考生心理预期越来越低

      盲目从众。许多人其实对考公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和想法,只是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有很多都去考公了,便想着自己也要去,这样其实没有意义。

      心理预期越来越低。许多人认为毕业找不到工作也没关系,不是还可以考公务员吗,所以许多人都加入了考公务员的大军之中,但是其中对自己有高要求的并不多,更多的人只是为了参与进来,认为考不好也没什么,无所谓的态度导致考公的人不仅"虚多", 且质量不高,分数年年上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7

在以前,公务员,教师这样的职业虽然稳定,但薪资并不是很高,年轻人更多的会倾向于近私企或者去大城市寻找机会。相比起那种能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年轻人更喜欢大城市那种充满机遇有刺激的生活。但是最近几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都会选择去考公务员,就连考研的学生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因为研究生毕业之后能够更容易考上公务员菜决定先考研的。为什么在毕业大学生中会出现「考公热」这样的现象呢?


    就业困难

    最近几年,毕业的大学生一年比一年多,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率也是一年比一年低,这就从侧面反映出了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困难程度。现在的大学生想要在社会上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既然在社会上找工作这么难,那不如去考公务员,只要考上就能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也可以逃避掉就业竞争的压力。

    避免一些职场问题

    现在社会上除了工作不好找之外,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住自己的饭碗,安安稳稳的干到退休也是非常困难的。很多打工人在人到中年的时候都会面临被公司辞退的情况,这就是职场中普遍存在的“35岁危机”。除此之外,现在很多公司奉行的都是“996福报”制度,甚至加班没有加班费,拼命的压榨员工的个人价值,却没有给到他们相应的报酬。

    私企中的这些问题在公务员岗位中很少出现。公务员的好处是人尽皆知的,一个是稳定,另一个是福利待遇好,虽然每月的工资不多,但是五险一金以及一些其他补助和休假制度都是非常到位的。考上公务员既能够避免35岁事业危机,又能够避免被老板压榨,何乐而不为呢?


考公确实可以让我们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当考公成为一种热现象之后不免会出现很多问题。

    内卷严重

    通过考公来逃避就业压力并不是少数人才有的想法,而是大多数逃避就业竞争的大学生都会想到的方法。当大部分大学生都扎进考公这一条路之后,就会出现严重的内卷现象。要知道,每年公务员岗位招收的人数并不多,这就很容易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到最后,大部分学生也只是在陪跑而已。

    盲目报考

    在「考公热」的现象下,考公的大学生都是带着逃避就业压力的目的去报考的,这就很容易导致这些学生在报考的时候并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单纯为了上岸而报考,以至于到最后发现实际工作与自己像的完全不一样或自己的能力完全不足以应付公务员的工作,而不得不选择放弃。


公务员虽然可以帮助你逃避就业压力,但这种逃避也是暂时的。或许你考上之后还是会发现公务员的工资并不足以满足自己实际生活的需要,到最后还是要投入社会竞争中去寻求高新岗位。所以即使是在这种就业困难的局面下,我们还是要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并努力克服阻碍去达到自己的目标。

第2个回答  2022-07-06

                              大学生「考公热」背后反映了什么?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

    我认为考公热背后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状,也有一定的就业压力,有时候也是一种风气

近十年来

    公务员考试作为一个社会化的考试,报考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正在把考公务员当做毕业后的出路。

那考公热为何会兴起呢?

    我发现,国考对于应届生的招聘人数正在上升,针对应届生的岗位呢,也在不断开放,而大学生对于公务员考试的关注度,一直处在线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把考公当作走出校园后的重要出路。

那么考公热反应出了什么?

1.  就业形势严峻

    相比于私企大海捞针碰运气,是的,求职,公务员招考不但待遇好,最重要是看得见摸得着,只要通过努力可以看见自己的付出,结果在老一辈眼里啊,公务员甚至和金饭碗划上了等号。所以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公司下,很多人都在无形中被洗脑了

2. 公务员本身吸引点才是让人着迷的关键所在

    工作稳定,压力小,这都不在话下了,而稳定发展高新,这在私企,是很难实现的,再加上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别人眼里啊,妥妥的就是体面和羡慕的工作,对于一心想在大城市发展的大学生而言,还能解决户口问题更是求之不得。

但是你也要想一想

    大家都考公务员,大家都考研,我也去考,其实在做个人选择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问自己,说这个方向无论是考公务员也好,或者是创业也好,这个方向是不是我喜欢的,是不是我擅长的,是不是我真的可以把自己的个人价值发挥到最大化的一个选择。

    因为如果我们为了短期内的看上去一个稳定的工资,或者一个稳定的工作机会,然后做了这样一个选择,最后发现这是我自己不喜欢的,我在做的过程当中,觉得浪费生命,浪费青春,浪费时间,那这个选择其实是会在若干年之后后悔的。

如何给考公热降一降温?

 1.  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而不是仅仅把目光锁定在公务员职位上。

2. 要努力在用人单位、在大学生之间架起一座就业信息的沟通桥梁

    大学就业管理部门、组织人事等部门要及时发布就业信息,促进大学生就业。

3. 要积极优化大学专业的设置

    着眼于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注重技术人员的培养,确保大学生毕业后能顺利。找到对口单位。

我个人认为

    虽然每年的报考人数多,我们也不能否定这个考公热,因为人的本性我们都是趋利避害的,当我们觉得商业的环境不好,商业的风险太大,创业各种各样的挑战的时候,选择一个相对好像稳妥一点的机会,这就是人趋利避害的本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7-05

大学生“考公热”,现在成为了一个非常热的一个社会话题,说起它背后反应了什么东西,我们就简单的讨论讨论

1、就业形势严峻

几年来,应届大学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但是对应的岗位却增加的不明显,这就导致了就业难,使得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再加上近几年以来疫情的反反复复,加剧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所以,大学生选择考公务员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这也是大学生对于就业难的一种处理方式,谁不想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的,更何况在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2、追去社会地位

虽说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非常重的传统观念的,说句玩笑话,水浒传中,松江他们还想最终被招安呢,招安也就意味着有了编制,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古时候的人都知道考取编制比较体面,所以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印象中,考取公务员就是“体面的”工作。

3、公务员福利待遇好

很多人追求的东西必定有他的竞争力,大家都想考公务员,很直观的一方面就是公务员的福利待遇是很好的,其中,补助方面:公务员每月都会有车补、餐补等补助费,具体标准既要看地区, 也要看单位, 有的单位就没有。一般的补助标准都是科员450元/月,科级干部650元/月,正处级1050元/月。看得出来,级别越高,补助也会越高。然后在津贴方面:这一项是每个公务员都有的,不论是什么岗,比如基层人员有外勤补贴、公安干警有执勤岗津贴,根据岗位性质都会有相应的津贴。以及还有产假,公积金,年假制度等等各方面的福利都是非常诱人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热爱的,适合的,不管今后考不考公,我们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7-07

都说宇宙的尽头是编制,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考公热背后反映的社会问题。

其实,追溯历史我们就会看到,成为“国家公务员”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追求,在北宋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因为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方能入仕途。从我们曾经学到过的《范进中举》就可以看到古人对入仕的狂热追求。


回看今朝 大学生【考公热】背后反映出了以下几点问题

01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严峻

受疫情的影响,很多工人下岗失业,在全社会失业率激增的同时,公务员的工作却十分稳定。即使封闭在家,也会有基础工资。

我家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虽然我妈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但也算铁路(国企)的正式员工,即使因为疫情火车无法开行她一直在家休息,这半年来依然有基本工资。而我爸爸在私企工作,2020年公司裁员,他连降两职,他的同事虽然没有被裁,但也待业在家,妻子没有工作,孩子在私立学校上学,还要交高昂的学费,他只能四处找工作,去当保安、送外卖、去餐厅当服务员……各种各样的工作都尝试了。

02 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

由于大学扩大招生带来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而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则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的矛盾突出。同时,随着大学生学历提高,对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期望值也随之提高,而企业为降低劳动力成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造成劳动力供需失衡。

03 公务员待遇改善与企业强烈的竞争压力形成对比

公务员的八小时工作制,比起一般企业里的九九六工作制,如何选择自然是一目了然。在企业里,一些压榨员工、强制加班的现象屡见不鲜,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然也会了解到不少,现在的大学生一向是反对束缚,工作是工作,但也要有充足的时间来经营自己的生活。

04 社会缺乏创新活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直是我们国家大力提倡的。创新,是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动力,而创新的主力军,是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大学生大量入编无疑导致社会创新人才的缺失,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还是要努力提升自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行业,毕竟,是金子总会发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