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想干嘛?

如题所述

司马昭想要取代魏国的君王曹髦,自己登基做君王,由于表现的太明显,导致很多人都知道了他的心。自古以来人们习惯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句话来形容一些有野心又表现明显的人,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句话背后的故事。司马昭是魏国权臣司马懿的次子,从小练武,长大之后跟随父亲和哥哥多次出入战场,立下了汗马功劳。

魏朝晚期的时候,朝中大权都掌握在司马懿的手中,在司马懿去世之后,将政权传给了司马师,也就是司马昭的哥哥。但没过几年的时间,司马师由于身患眼疾而去世,司马昭接过了哥哥手中的权势,虽然年纪轻轻就权倾朝野,但是司马昭的内心并不满足。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司马昭在朝中大肆排除异己,对和自己政见不相同的大臣只有一个处理办法,就是斩杀,一时间朝廷上下人人自危。除此之外,司马昭在朝廷各重要部门都安插了自己的亲信,将国家大权牢牢的掌握在手中,可以说此时的司马昭差的只是君王的称呼。

面对这样嚣张跋扈的司马昭,君王曹髦忍无可忍,他偷偷的召见几位心腹大臣商议此事,曹髦认为司马昭想要取代自己的心思一天比一天明显,不能在坐以待毙。随后他不顾大臣劝说,毅然带兵包围了司马昭的府邸,但这样微薄的力量在司马昭面前无异于是以卵击石,司马昭原本一直想要杀了曹髦,可一直没机会,现在现成的借口摆在了面前,司马昭毫不手软的杀了曹髦。

曹髦去世之后,司马昭虽然想要登基,但朝中一些忠于魏国的老臣坚决反对,无奈之下司马昭只好扶持曹奂做了君王,而司马昭将自己封为晋王。相比于曹髦,曹奂更加便于掌控,对司马昭恭恭敬敬,唯命是从,但司马昭最后终其一生也没有成为君王,直到他去世之后,儿子司马炎登基,将他追封为文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13
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当长,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
第2个回答  2020-03-13
司马昭其实是想让国家更加的重视老百姓一点,只不过那些领导人没有体会他的意思而已。
第3个回答  2020-03-13
司马昭想当晋王,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所以司马昭这个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第4个回答  2020-03-13
司马昭掌权时,常常当面讥讽曹髦。为了篡位,司马昭多有杀心。当然,曹髦也不是软弱可欺的人。曹髦找来心腹,欲以数百人杀至司马府,清除司马昭。当然此事败露,曹髦也因此被杀。司马昭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行,杀了不少近臣。但却是欲盖弥彰,司马昭之心已经是众所周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