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如题所述

无论是法学研究者还是法律工作者,对于劳动法一定不会陌生,在我国现存的民事纠纷中,劳动纠纷的占比很大,在面对劳动纠纷时,应该如何找到适合的法律法规解决问题呢,对于这个问题这里就对于“劳动法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哪些”这个问题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一、劳动法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1、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7年8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
      2、行政法规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1981年3月14日)。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年7月21日)。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年9月30日)。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1995年3月25日)。
      失业保险条例(1999年1月22日)。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年1月22日)。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1999年9月28日)。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2002年10月1日)。
      工伤保险条例(2003年4月27日)。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11月1日)。
      残疾人就业条例(2007年2月5日)。

      二、劳动纠纷解决方式
      劳动纠纷劳动纠纷的解决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1、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协商不成或不愿协商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和仲裁。
      2、调解,劳动争议发生后,可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
      3、仲裁,劳动争议仲裁不同于商事仲裁,劳动仲裁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商事仲裁是或仲裁或诉讼。
      4、诉讼,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仲裁法》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劳动法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哪些”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了解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还是比较全面的,劳资双方出现的法律问题在劳动法律体系中大都能找到适用的法律进行解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