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书下来多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如题所述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两年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算。法律文书规定的债务人负有不作为义务的,申请执行时效期间从债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之日起算。

法院判决书下来之后,如果双方当事人没有上诉,自双方收到法院判决书后15天的上诉期满后,即可向法律申请强制执行。

第二种情况,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提起上诉的。上诉需要向一审法院提交上诉状,一审法院收到上诉状后,将一审案卷材料移送给二审法院,但是法律对一审法院收到上诉状后多少时间内必须移交没有规定。而二审法院从立案之日开始三个月内必须做出判决。在收到二审法院的判决书,大概一周后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所以一审判决后上诉的,从收到一审判决开始最快要三个月左右时间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26
判决书下来生效即可申请强制执行。诉讼官司经过法院的审理之后会发放判决书,要是当事人没有按照判决书的审理结果执行的就会使得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受害者可以申请法院的强制执行。一般情况下判决书内会有列明侵害人给付的日期,其拒绝履行判决书规定的话,可以在判决书生效之日其两年内申请强制执行赔偿规定。
法律分析
法律规定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权利人提前申请强制执行有利于实现执行内容,维护自身合法权利。若超过二年期间,则被执行人对申请执行时效期间提出异议,法院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不予执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以及第一百五十五条、一百六十四条之规定,不服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提起上诉,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因此,在实践中,首先一审判决后,双方都未提起上诉,则在上诉期满后,法律文书生效,15日内义务人未履行义务的,权利人可申请强制执行;其次在上诉人提起上诉后,又撤回上诉的,则法院裁定书送达之日一审判决生效;最后,二审判决的生效时间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二审判决作出后送达双方当事人之日即生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八条 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公证债权文书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并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公证机关。
第二百三十九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第2个回答  2020-08-21

拿到法院判决书,什么时候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第3个回答  2020-09-0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