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利用新旧知识的衔接,提高课堂效率

如题所述

一、 什么是知识的迁移规律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水平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和原有的有关知识发生联系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所谓迁移,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对新知识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有消极的。积极的影响就是正迁移,反之,就是负迁移。一般的说知识的迁移也叫学习的迁移,心理学上把已获得的知识、情感和态度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影响,或者后续学习活动对先前学习活动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学习之间的影响有促进和干扰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如果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称为负迁移。
二、知识的迁移规律在教学中的作用
1、迁移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密切相关。
解决问题就是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面临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结果之间的联系的过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就是通过对当前问题的合理表征,将这种生成的问题表征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的问题类型进行类比,也就是问题间的类化,然后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具体运用到当前问题情境中,这种问题的类化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具体化的过程也就是迁移的过程。因此,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创造性与已有技能和知识的积极迁移是密切相关的。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会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
2、认清迁移的实质和规律对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而且,充分认识迁移发生的规律,也有助于教师把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学经验迁移到新的教学中去。
3、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能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学生一但形成了迁移能力,就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计算课也是如此,恰当的运用迁移规律,会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能更准确的理解算理,掌握法则。这样不但有利于巩固已学得的知识、技能和概念,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但是先掌握的运算法则对后学习的运算法则,既有积极的影响,又可能产生干扰。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注意运用法则之间的正负迁移。要充分发挥正迁移作用,防止负迁移的消极影响
三、如何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有效地进行计算教学
1、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是实现迁移的基本前提。
教师在组织学习迁移时,一是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正确确定赖以迁移新知的相关旧知。例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应该以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为基础,还要有除法的商不变规律、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等知识参与作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应该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特别是“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这一包括性很强的观念为基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要从一个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中类推;比的基本性质,要从除法的商不变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中类推;学生从万以内数的认识中,学习了个级数的读写、数位顺序,再学习多位数,就可以迁移学会。二是要充分利用旧知。教学时,不仅要在学生学习新知前设法唤起这类旧知,而且要变换旧知呈现的角度和形式,使之更加贴近新知,为新知学习提供最佳关系和固定点。如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师先组织学生在下列不等式中填上最大的数,3×(
)<20;6×( )<43;8×( )<59……而后,让学生思考: 23÷5、47÷5,商几与除数的乘积最接近被除数。这样,由开始不等式填空和除法填空的思路过程,就一下子迁移到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中了。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基本条件。
“迁移”是指人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对于后来学习的影响。人们在遇到新问题时,往往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迁移”总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情况下,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越扎实,旧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就越容易发生积极的迁移;也就是说,学生牢固地掌握前面已学的知识,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基本条件。比如我们要学习小数乘法,需要借助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就是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可如果有的学生连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都没有掌握,就肯定实现不了知识的迁移了。又比如学生如能深刻理解除法的商不变规律,就能自觉迁移于7500÷130之类的简便运算,迁移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迁移于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迁移于14.7÷0.7之类的复杂计算……这里,学生理解原有知识的概括化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概括能力。
3、抓住知识的前后联系,促进知识的合理迁移。
数学是一门严谨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的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合理迁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