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得到诸葛亮的真传,为何还会大败?

如题所述

众所周知,三国后期,诸葛亮虽然病逝五丈原,却仍留下了唯一的徒弟姜维辅佐蜀汉,希望能够匡扶汉室,完成天下一统的夙愿。只是,最后我们都知道了,诸葛先生的遗愿没能达成,留下千古叹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那么,有一个疑问,为何诸葛亮给蜀汉留下了一个姜维,还是亡国了呢?是姜维能力欠缺,还是另有隐情?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姜维。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姜维的才学,最好的介绍语,大概就是,他吸引了诸葛亮收他为徒。为什么呢?因为姜维最开始是马遵的手下,诸葛亮进攻祁山之时,他被打败,而诸葛亮居然不计前嫌,认为这个手下败将“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之后更是收他为徒,让他成为了征西大将军。如果不是颇具才气,诸葛亮怎么会如此青眼有加?不仅有才,姜维还有连诸葛亮都无法媲美的地方,那就是,他还能亲自上阵,金戈铁马毫无畏惧。简而言之,这样的姜维,文韬武略,才华横溢,治国一把好手。

既然不是姜维不行,那么有他在,蜀汉还会灭亡呢?这背后的隐情,我们只能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去分析,去猜测。

234年,诸葛亮病故北伐途中,司马懿得知消息后,兵临城下,立刻进攻,而姜维临危不乱,战鼓擂,大旗树,一副要和司马懿正面对垒的阵势,吓跑了多疑的司马懿,以不费一兵一卒,保存蜀国大军的实力的功劳,归国后,被册封为平襄侯,统领全军,一跃成为蜀国最高权位的大将之一。可是,看似位高权重的他,能做的却很有限,在之后的二十年,他能做的只有两件事,第一件是率军平定蜀国四周叛乱,第二件是贯彻实施诸葛亮的策略,以攻为守,主动出击,步步蚕食进攻魏国,从238至262年,姜维十一次北伐,在“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情况下,胜五次,平手四次,败两次。

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说来话长。

首先姜维在诸葛亮死后,在蜀汉朝堂地位很尴尬,他之前是为降臣来到蜀汉的,所以后来,无论他是否手握大权,在朝中都是没有根基的,其次,当时宦官弄权,庸君当政,他还受到宦官黄皓等人的对抗,排挤,刘禅的怀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十一次北伐,最成功的一次几乎要攻入长安,可是,刘禅在黄皓的挑拨下,居然相信姜维成功后会谋反,而急令他速回成都,让姜维前功尽弃!

263年,魏国钟会邓艾率领大军进攻蜀国,钟会与姜维剑阁激战,在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姜用几万军队,硬生生抵挡住了钟会二十万大军。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姜维没有等到钟会粮尽退兵,邓艾已经领兵抄小道走阴平直达绵竹,在那里,守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英勇战死,绵竹失守,而此时此刻,刘禅一封降书传来,姜维无奈,只能投降。

这一战后,成都城内,有的大臣告老还乡,有的以身殉国,而姜维成了钟会的手下,而他一生中,最漂亮也是最悲壮的一战自此打响了,这一次,他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一方面他顺承钟会,而且他让钟会对他毫无防备到了视同己出,出门都坐在同一个马车上。另外一方面,他做了一件事,他先凭借心机智谋,帮钟会除掉了邓艾,又用三寸不烂之舌,策反了钟会,令他决定倒戈,重立刘禅为皇帝。姜维这一仗,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这一切做好以后,深感复国有望的姜维,修写了一封密书给刘禅: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然而,这一切,停止在了264年正月十八日,消息被泄露,钟会没能成功倒戈,在成都的蜀国宫城内,因不敌胡渊而战死。而姜维,他亲眼目睹这一切以后,知道复国再无望,挥剑自刎。姜维死了,蜀汉真正意义上,在三国政治舞台上宣告谢幕了。

纵观姜维的一生,哪怕师承诸葛亮,一身文武艺,他有心完成蜀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最终还是过成了一个悲剧人生,最终他也只能饮恨自杀,而姜维之死的根源,说到底,也是为什么诸葛亮留下了亲传弟子姜维,蜀汉还是会灭亡的答案——当时的蜀汉大势已去,内有宦官挑拨,庸君无为,外有强敌来势汹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7

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郑玄的经学。他出仕任本郡上计掾,州里征召他为州从事。姜维的父亲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时逢羌、戎叛乱,姜囧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故此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天水郡参军。

姜维,字伯约,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后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三国演义里出场时与赵云大战,而后加入蜀汉与曹魏作战。与邓艾、邓忠均有交手,未分胜负。魏将郭淮、徐质等,都先后死于姜维之手。

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军出祁山,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马遵得知蜀汉大军到来,各县都响应蜀军,怀疑姜维等人异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随郭淮逃往上邽。姜维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时城门已闭,于是率领所部前往冀县,而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姜维不得已,投降诸葛亮。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回蜀,导致姜维与母亲分开。

姜维是诸葛亮攻打天水时利用反间计降服的魏将,也是诸葛亮北伐时头一次谋虑被姜维识破。“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这是诸葛亮第一次见见姜维时说的话,可见他确实很重视姜维。姜维自投降于诸葛亮时就一直陪在诸葛亮身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的陪伴自然令姜维与诸葛亮互相了解,姜维也继承了诸葛亮所学。

选中接班人后,诸葛亮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对姜维的培养上,可以传授其毕生所学。关于诸葛亮对姜维的培养,姜维也深深感激,这点从他在给母亲的书信中也有体现,“良田百倾,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诸葛亮没有看错人,后来姜维的一系列举动也证明了诸葛亮的眼光。

诸葛亮死后,姜维继续北伐,在与邓艾交手退兵时,邓艾观其兵法,确实得到了诸葛亮的真传。

虽然姜维的用兵师承诸葛亮,但我们对比诸葛亮和姜维的用兵方略,两人还是略有不同。姜维的行军极为大胆,与诸葛亮的谨小慎微很不相同。姜维对于进兵方向的选取非常有侵略性,每次都一定要从魏国割下一块肉来才肯罢休。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姜维防御边关十余年,费祎死后姜维独掌兵权,他继承诸葛遗志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互有胜负。后来姜维于剑阁守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偷渡阴平,刘禅投降后,钟会在剑阁还是奈何不了姜维。投降后,刚烈的姜维仍想诈降曹魏,逆天改命,如此的战斗意志,堪称名将。

姜维文才武略样样精通,被称为是“麒麟儿”,这一点是诸葛亮选择他的先决条件。姜维在演义里一出场,就让诸葛亮吃了大亏,由此可见姜维的本事。其次,在演义里面姜维武力也不低。普遍认同的是姜维在全天下武将中排名第九,实际上如果认真算起来,姜维的排名恐怕还要靠前,因为有的野史记载,姜维的枪法传到后来就是唐朝的罗家枪,宋朝岳飞的岳家枪,岳家枪传到后来演变成形意拳,这么看,姜维还是形意拳老祖宗,武力值应该还要靠前。

姜维这个人是典型的鹰派,他好立功名,家里养了一批敢死队,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安安静静的等呢!蒋琬、费祎最担心的也是他,所以蒋琬当政时是走到哪就带着姜维,把他管的死死的,就怕他乱来;而费祎先是跟他说:“咱不瞎折腾了,诸葛丞相都没能收拾了曹魏统一中国,我们这点能耐只要能保境安民就阿弥陀佛了,等过个几十年国富民强了再做打算!”然后他怕姜维耐不住寂寞,就让他没事了就去西面跟羌人、胡人练练,打打小怪升升级,有事了就让他下副本抵御曹魏的进攻。

姜维呢,三国演义说是九伐中原,其实是八次。第一次是在蜀延熙十年(公元247年),即魏正始九年,此时曹睿已死,曹芳继位。此时姜维已是“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基本平起平坐。费祎多次劝阻姜维不要兴师出征,姜维都不听。这次,姜维出陇西,南安,金城,在洮西与魏大将军郭淮和夏侯霸大战,胡王治无戴举部而降,姜维将其安顿。第二次在蜀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魏嘉平元年,姜维复出西平,邓艾,郭淮一起对抗,姜维撤退,却遣廖化自白水向南与邓艾结营,邓艾料到姜维必定要自东袭取洮城,于是连夜潜军到洮城。姜维来攻,不料邓艾在此守卫,结果无功而返。姜维与夏侯霸一起出狄道,在洮西把雍州刺史王经(原雍州刺史陈泰已升为征西将军)的人打死了几万。王经只好撤退到狄道城,姜维便围攻狄道。这时,陈泰分兵守要,亲自带兵解围。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治兵关中,上表刘禅,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但黄皓听信鬼神,告诉刘禅敌军不会到来,而蜀汉群臣也不知道此事。魏军五路伐蜀,等到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时,刘禅才派廖化支援沓中,张翼与董厥支援阳安关口。姜维被邓艾所牵制,退驻阴平,钟会围攻汉、乐二城,又另派军进攻关口,蜀将傅佥格斗至死,而蒋舒却开城投降。钟会见关口已经攻下,于是长驱直入,姜维和廖化只好放弃阴平,与张翼、董厥会合,退保剑阁。钟会写信劝降姜维,但姜维不作回应,钟会久攻不下,于是商议,准备撤还。

而此时邓艾却在由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击破诸葛瞻,刘禅开城投降,并敕令姜维投降。姜维军士各个都拔起刀剑挥砍石头发泄心头的愤怒,但无可奈何,姜维率军向钟会投降。

第2个回答  2017-12-27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郑玄的经学。他出仕任本郡上计掾,州里征召他为州从事。姜维的父亲姜囧曾是天水郡功曹,时逢羌、戎叛乱,姜囧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故此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天水郡参军。

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军出祁山,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马遵得知蜀汉大军到来,各县都响应蜀军,怀疑姜维等人异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随郭淮逃往上邽。姜维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时城门已闭,于是率领所部前往冀县,而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姜维不得已,投降诸葛亮。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回蜀,导致姜维与母亲分开。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辟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诸葛亮给蒋琬写信,称姜维是凉州上士,有胆略,并让姜维统领五六千虎步军。后迁升姜维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遗命姜维次于魏延断后。回到成都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

延熙元年(238年),姜维随大将军蒋琬驻军汉中,蒋琬以姜维为营司马,率领偏军多次西入羌中作战。

延熙六年(243年),姜维迁升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

延熙十年(247年),姜维迁升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同年,汶山郡平康县的夷族起事,姜维率兵讨平。不久,雍州、凉州等地区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维率兵出陇右接应,与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战于洮西。胡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率部降蜀,姜维将其迁至蜀境。

延熙十二年(249年),蜀汉朝廷使姜维假节,姜维率军出西平,不克而还。姜维自以为熟知西方风俗,文武双全,所以想拉拢羌、胡为蜀汉所用,这样就可以控制陇西,每当姜维想兴兵前往,却遭费祎制裁,使姜维率领的军队不超过万人。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费祎被刺杀身亡。夏,姜维率领数万人出石营,围攻南安,魏国雍州刺史陈泰率军前来救援,陈泰行军至洛门,姜维却已因军粮耗尽而退军。

延熙十七年(254年),蜀汉朝廷加姜维督内外军事。姜维率军出陇西,狄道长李简举城降。姜维进围襄武,杀败魏将徐质,并将其斩首,魏军败退。姜维乘胜追击,先后攻破河间、河关、临洮等地,拔其县民还蜀。

延熙十八年(255年),姜维率领车骑将军夏侯霸出狄道,于洮西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王经死伤数万,退保狄道城,姜维围住狄道城攻打,魏国派征西将军陈泰前来解围,姜维退军驻扎钟题。

延熙十九年(256年)春,姜维被迁升为大将军。姜维整顿兵马,与镇西将军胡济两路出兵,约定在上邽会合,但胡济却没有来,导致姜维在段谷被魏将邓艾击败,姜维死伤甚多,百姓因此埋怨姜维,而陇西也躁动不安。姜维于是请求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延熙二十年(257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淮南举兵反抗司马氏,姜维趁魏关中空虚率兵出秦川,又率领万人出骆谷。魏大将军司马望于邓艾据守长城,姜维驻军于芒水,依山扎营,姜维多次挑战,但司马望与邓艾坚守不出。

景耀元年(258年),姜维听闻诸葛诞兵败身死后,于是引兵回成都,刘禅恢复姜维大将军的职位。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出汉、侯和,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时宦官黄皓弄权,更想废掉姜维而培植右将军阎宇。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但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种麦。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治兵关中,上表刘禅,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但黄皓听信鬼神,告诉刘禅敌军不会到来,而蜀汉群臣也不知道此事。魏军五路伐蜀,等到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时,刘禅才派廖化支援沓中,张翼与董厥支援阳安关口。姜维被邓艾所牵制,退驻阴平,钟会围攻汉、乐二城,又另派军进攻关口,蜀将傅佥格斗至死,而蒋舒却开城投降。钟会见关口已经攻下,于是长驱直入,姜维和廖化只好放弃阴平,与张翼、董厥会合,退保剑阁。钟会写信劝降姜维,但姜维不作回应,钟会久攻不下,于是商议,准备撤还。

而此时邓艾却在由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击破诸葛瞻,刘禅开城投降,并敕令姜维投降。姜维军士各个都拔起刀剑挥砍石头发泄心头的愤怒,但无可奈何,姜维率军向钟会投降。

姜维投降钟会后,知道钟会有谋反之心,于是劝说钟会设法杀害魏将,钟会一方面陷害邓艾,一方面准备起兵造反,但事情败露,姜维、钟会及蜀将张翼等都被杀害,邓艾也被田续杀害。

论才具,邓艾都承认姜维是一时雄杰,钟会认为他足以和夏侯玄、诸葛诞相比——后两位,尤其是诸葛诞,做出了多天翻地覆的事情啊。至于其他人的评价,不用多说。论为人,姜维属于心比天高之流。他家无余财,倒未必是完美的清廉,只是他并无物欲,而一心在追求自己的目的。无论好坏,说他是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应该大差不差。他才华不及诸葛亮,不丢人。全三国也就一个诸葛亮。他不断北伐,有胜有败,其执着至少不必怀疑。他的一个大争议,是“穷兵黩武”。然而实在话是:很少人意识到,在蒋琬费祎死去前,姜维收到了多大的控制;之后那几年,他又如何被朝中黄皓等人打压。这是许多人很少提及的:诸葛亮北伐,也有平衡蜀中派和荆州派关系之目的;姜维则是陇西降将,和蜀汉内部关系更是复杂无比。实际上,针对他的除了黄皓,还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诸葛瞻和姜维的关系,并不那么美好。所以,姜维其实是个夹缝中的男人:他有才华,私德也没什么可挑剔的,但落在他手里的,是一个诸葛亮都无法逆转的大局面,以及朝内不断的斗争。但直到最后,蜀汉没亡在他手里——哪怕面对魏国大军压境,他自己身在沓中,被邓艾层层围裹阻拦,他还是完美的杀过阴平桥、晃过诸葛绪、回到剑阁、守住了钟会,简直把魏国的西征计划摧毁了大半。最后蜀汉是亡在邓艾那次传奇的偷渡之上,但直到成都被迫,钟会在剑阁,还是动不了姜维。本来,到此为止,哪怕就这样结束,姜维也算为汉尽力了。可甚至在蜀汉灭亡后,姜维还是筹划着那著名的复兴大业。他说服了钟会,搞定了邓艾,而且给刘禅的秘奏里如是说:”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最后计策未成,但一日之内,拖死了钟会、邓艾和他自己。他好歹也算熬到了蜀汉的最后一刻。

第3个回答  2017-12-27

蒋琬和费伟虽前后出任大将军、大司马,但这两个人均为文官出身,又不像诸葛亮般的有第一线作战经验,所以严格上来讲,他们仅是蜀汉大军的名义统帅而已。因此,真正在后诸葛亮时代统领军队和曹魏大军拼战的,是和诸葛亮有正式师生之谊、也是诸葛亮兵法上继承人的姜维。在和诸葛亮深谈后,姜维大为感动,决心为光复汉室的大志而努力。‘诸葛亮北任期间,姜维是参谋本部地位仅次于杨仪的要员,由于他文武兼备,在战术规模上承担了更重要的任务.诸葛亮病逝后的撤军行动中,负责抵挡司马懿追兵断后重任的便是姜维。返回成都后,姜维受任右监军辅汉将军,实际统领诸军,进封为平襄侯。延熙元年,大将军蒋琬进驻汉中,姜维随传在侧,实际指挥军事作战,不久,蒋琬升迁大司马,姜维也以司马职衔,参与军政决策,井数度由祁山西战线,领军北伐。延熙六年,蒋防表姜维任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严然成为蜀汉北伐军团的总军头。这段期间,蒋碗和姜维配合甚佳,也是姜维最得心应手的时刻。蒋碗去世后,姜维迁升卫将军,和大将军费伟共录尚书事。姜维连败波山平原夷人、沈大将军郭准军团,声势大振。但费伟却以连年征战,蜀汉国力大损.反对大现模用军。姜维虽数度计划由凉州大军北伐,费伟常只批准一万以下的兵员而已,让姜维无法发挥实力。

延熙十六年,费伟遇刺逝世,鹰派立刻掌有实权.连续三年,姜维三次对曹魏用兵,虽有小胜,但都因粮食运输困难,不得不撤军。十九年,姜维升为大将军,和镇西大将军胡济会师于土邦,共同北伐。不幸胡济迟至,致使姜维大军为魏将邓艾所败,死伤惨重,这是姜维北方用兵,首度严重挫折。隔年,姜维趁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叛,由秦川率军北征响应,曹魏大将军司马望和邓艾联手对抗,姜维力战无效,后闻诸葛诞败亡,乃领军退回成都。景耀元年,宦官黄皓专政,朝风败坏,人人自危。加上姜维经年出战,功绩不立。黄皓煽动后主刘掸,有意以右大将军间宇代替姜维.姜维乃长期驻扎汉中,坚守剑阁,对付曹魏南征军团的主力邓义及钟会军用。不久,邓艾果然为钟会所害,姜维更煽动钟会以益州牧名义,据守蜀中发动叛变但曹魏南征军团将领不支持,双方在成都发生争战,钟会和姜维双双遇害。据说姜维为乱兵所杀,对方剖解其尸体,见其胆大如“斗”,皆甚奇之。姜维之妻子家人,也同时遇害。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

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