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怎么做的 粽子的做法

如题所述

食材:

江米 2.5kg

蜜枣或大枣 适量

粽子叶 750g

细棉绳 若干

做法:

1、先准备食材,大约5斤江米和1斤半粽子叶,适量的大枣或者是蜜枣,细绳若干来包扎粽子,以前是用一种草的叶子来包扎。注意,【粽子叶要用热水泡一泡,让它柔软一些。】

2、取三至四片平放在桌子上叠放好,然后【折成锥状】放在手中。注意下端不要漏了。

3、然后在里面放入一层的【江米】,再放一两个【蜜枣】,当然如果想吃别的口味的,还可以放入其他的食材,比如有的放入【肉丁,豆沙等】。最后在放一层江米。

4、放满米后,把上面的叶子折下来盖住,【以不漏米为准】,用准备好的细绳捆好,用棉线最好。不过别小瞧这包法,如果装的不满,就会显得纤弱。

5、包好后,还有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下锅煮了。把包好的粽子排好放入锅中,家中有烧柴的大锅最好。放入适量的水,上面用盆水压住,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粽子散开,里面的米跑出来。如果没有最好用高压锅煮,大约煮两个多小时吧。煮好后,放凉,吃不了的,放入冰箱冷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31

   粽子是怎么做的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