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RPA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在国内发展的现状如何?

如题所述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RPA的出现为企业的技术架构、应用实施提供了新思路。其非侵入性和AI可拓展性等特点在大量重复、有规则的劳动中可代替人类劳动,为企业减少错误率、提高效率,成为数字化转型最基础的数据抓手和能干的数字员工,由此形成的RPA市场正在快速爆发。

RPA最早的业务需求来自BPO业务(业务流程外包),尤以BPO中呼叫中心场景为多,其工作特点是大量、简单且重复,导致人员操作效率低下、易出错。

2019年国内RPA进入爆发期

2011年,技术外包公司DeskOver(UiPath前身)发现外包公司对自动化降本的商业需求和商机,开发了第一代自动化产品,即早期的UiPath Studio。

由于需求持续增多且日趋多元,RPA从简单的工具、软件延伸成解决方案,以该软件和解决方案为主营业务的RPA公司开始出现。 2016~2018年期间,国内在金融行业率先完成试点和概念验证,2019年上半年快速增长并形成共识,国内RPA进入爆发期。

2020年,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各行各界带来了经济冲击,被称为“数字员工”的RPA又一次占据人们视野,RPA快速增长及爆发可归因于传统自动化局限、BPO降本需求、AI的出现以及全球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

随着大企业客户进入RPA市场,单一的解决方案无法满足其多元化、复杂需求,RPA供应商开始研发规模化部署的RPA和云端RPA,并结合AI技术,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等功能。

RPA技术发展路径

弘玑Cyclone认为,从RPA的技术发展路线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RPA1.0,工具,解决工作流自动化

RPA2.0,平台,解决业务流程智能自动化

RPA3.0,智能中枢,具备自适应能力的数字化企业

 

未来,传统的大型静态业务系统将会把越来越多的业务扩展能力和业务自适应能力交给像RPA这样灵活、非侵入式、易创建易管控的业务实现方式。RPA将成为成为下一代企业软件的主流架构方式之一。

RPA在国内外的应用

据麦肯锡的《数字时代:人工智能将改变企业命运》调查报告显示,“世界500强”中超过70%的企业都在使用RPA机器人,如亚马逊、通用汽车、宝洁公司、花旗集团、安联保险、谷歌等。

据亿欧智库不完全统计,RPA主要应用领域为金融、制造、医药和零售电商。截至2020年10月,国内采用RPA企业金融业占比最高,为54.55%,77.78%的金融机构为银行。其中,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批使用RPA的银行,分别于2016和2017年率先在国内金融业引入RPA技术,以提高运营自动化水平。

亿欧智库:国内企业RPA主要应用领域分布

根据亿欧智库数据显示,在2017~2019年期间,全球RPA市场以49.10%的年复合增长率迅速发展,2019年全球RPA市场规模达到118.33亿元;2020~2022年增率长稍有减缓,但仍以42.89%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上升,预计2022年将达到400亿元规模。

中国RPA行业尚处于中早期阶段。2017年中国RPA市场规模仅为3.1亿元。从整体上看,中国的RPA市场规模与全球RPA市场规模均在上升,预计2022年规模为26.16亿元。

Gartner预测全球有高达9成大企业会在2022年前采用RPA,试图以数字转型提升商业流程的适应力和规模,同时调整人力配置。

RPA与超自动化

超自动化是一个为了交付工作、涵盖了多种机器学习、套装软件和自动化工具的集合体。超自动化不但包含了丰富的工具组合,还包含自动化本身的所有步骤(发现、分析、设计、自动化、测量、监控和再评估)。

该趋势由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开始。但仅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还称不上超自动化,它需要组合多种工具来帮助复制任务流程中人类所参与的部分。

Gartner定义的超自动化,是将RPA、智能业务管理(IBMPS)、人工智能(AI)及高级分析(AA:Advanced analytics)集合到一起。

Gartner预测,到2022年,全球超级自动化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5,966亿美元,相比2020年增加1,150多亿美元(增长近24%),今年市场规模预计为5,320亿美元。到2024年,通过将超自动化技术与重新设计的操作流程相结合,企业将降低30%的运营成本。

2015年成立的弘玑Cyclone,是国内最早感知到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这一风向的企业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将RPA提升到Hyper Automation的企业。

弘玑Cyclone能够为企业提供基于自动化需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通过对需求的发现、设计、管理和运行这四大阶段管理,实现:

    协助CoE部门挖掘自动化价值点,助力RPA在集团内部快速推广

    基于桌面端和移动端,提供跨平台、跨操作系统的流程设计器,可基于服务器、IoT和私有云等各种环境下跨平台部署

    全面管理、调度、监控不同岗位的机器人,确保它们高效、稳定地执行流程任务

    覆盖有人值守场景、无人值守场景以及移动自动化场景,提升企业关键业务流程的可视性,让流程变得更加智能

同时,Cyclone RPA结合大量AI模型算法,赋予机器人读懂文档、看懂屏幕、理解对话等能力,极大扩展了机器人看、读、理解的边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31
目前RPA在国内是投资的一个风口,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在开发RPA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来也科技RPA轻松实现软件机器人的构建、管理和运行。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政府、银行、保险、能源、制造、零售、医疗、物流、地产等多个行业,成为上百家“五百强企业”的共同选择。【点击免费使用社区版】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系统是一种应用程序,它通过模仿最终用户在电脑的手动操作方式,提供了另一种方式来使最终用户手动操作流程自动化;可迅速实现业务提效,将重复性劳动进行自动化处理,高效低门槛连接不同业务系统,让财务、税务、金融、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保险、客服、运营商、制造等行业在业务流程上实现自动化智能升级。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RPA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来也科技。来也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来也科技是中国乃至全球的 RPA+AI 行业领导者,为客户提供变革性的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提升组织生产力和办公效率,释放员工潜力,助力政企实现智能时代的人机协同。
第2个回答  2022-07-22

RPA平台构成及特点分析

我国大多数RPA平台是由设计平台、机器人、控制平台的标准三件套组成,设计平台主要完成在可视化界面的流程编辑工作,是RPA的规划者;机器人则是在设计器完成流程设置后负责执行操作,根据应用场景可以分为无人值守和有人值守两种;控制平台则相当于领导者,负责智慧管理多个机器人的运行,保证整个软件的分工合理和风险监控。

RPA相对于传统代替人类手工劳动的机器人,主要用于在信息系统的自动化操作,具备自动执行预定流程和跨系统协同的能力。而与ERP、OA等特定应用场景软件比较,RPA普适性更强,可以跨部门、跨行业进行部署。且RPA灵活性强,交付周期短,同时可以避开传统企业遗留系统问题,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

RPA行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2019年市场规模为10.2亿元

RPA行业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2019年我国RPA行业市场规模为10.2亿元,同比增长96%,市场规模处于高速增长状态。

RPA行业投融资热度攀升,2019年行业投融资金额为5.2亿元

2015-2020年我国RPA行业投融资金额及事件数总体呈波动上涨态势。2019年我国RPA行业投融资金额为5.2亿元,投融资事件数为4。2020年1-9月我国RPA行业投融资金额为10.8亿元,投融资事件数为8,均以超过2019年全年投融资规模。综合来看,我国RPA行业投融资热度不断攀升。

2015-2020年我国RPA行业投融资事数主要集中在A、B轮,融资金额主要集中在千万美元。2020年1-9月行业投融资热度高涨,共有8家企业拿到了融资,投资方更是覆盖了红杉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控系统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第3个回答  2021-12-07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于2015年开始在国内发酵,处于早发展阶段;于2019年开始全面“爆发”,2019年我国RPA行业市场规模为10.2亿元,同比增长96%,市场规模处于高速增长状态;2015-2020年我国RPA行业投融资事数主要集中在A、B轮,融资金额主要集中在千万美元,而近两年来,RPA行业投融资热度攀升。

据Forrester统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0亿美元,甚至更高;由此可见,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解决方案是目前及未来很长时间内仍将炙手可热的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消退,人力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势必要寻求各种方式降低人力成本,企业对于提质降本增效的需求,也给RPA发展提供了契机: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在重复性高、工作量大的流程上,RPA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开展工作,产生非常大的成本效益。同时,也正是因为RPA的不断崛起,也带动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既然说到了国内RPA的发展现状,那就顺便给大家简单盘点一下国内的RPA厂商吧,老牌厂商来也,据说注册用户已经突破50w了,但这也不知真假,而且它前期聚焦的版块又在逐渐趋于饱和,未来什么走向就不得而知;那电商这块蛋糕的话,不得不提到影刀,之前曾关注并用了一段时间,总觉得产品还得打磨,说实话没那么好用。另外,如果关注RPA资讯的小伙伴,可以知道,还有些头部RPA厂商下半年的发展可以说是很迅猛,比如,实在智能秋季发布会提出的“智能融合拾取”,是行业首创,若说技术这块算是TOP了。
第4个回答  2024-01-16

RPA在国内规模还会保持常量增长

数字经济翻倍需求场景,而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多、封闭系统多、系统接口标准化程度不高,考量到企业的投入成本限制与IT背景,RPA不仅不会被以编码执行相关操作的产品替代,其规模还会保持常量增长。

    RPA项目通过模拟工作人员在电脑界面的操作,自动化替代人工,节省人工工作时间、提高业务处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部署RPA以后,公司可对RPA项目带来的ROI(投资回报率)进行明确的量化,通常在几倍到百倍之间,因而RPA备受企业采购的青睐。

    在这种需求背景下,数字经济的崛起进一步带来了RPA需求的上涨。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新旧系统迭代、非结构化数据爆发、软件交叉使用增多、软件积累数据增多,企业规模不断扩张,企业业务流程更加复杂,数据类型、数量、应用间交叉操作次数上涨,数字经济带来员工与应用交互的场景数量上涨,创造出更多非核心业务的操作需求。与此同时,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多、封闭系统多、系统接口标准化程度不高,考量到企业的投入成本限制与IT背景,RPA不仅不会被以编码执行相关操作的产品替代,其规模还会保持常量增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