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潮》米芾翻译是什么?

如题所述



2020~2021学年九(上)语文组合阅读训练(第7周)

【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咏潮

[宋]米芾

怒气号声迸海门①,州人传是子胥魂②。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

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

【注】①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②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他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气号声迸海门”一句,先声夺人,以形象、凝练的语言状写钱塘江潮水经过海门之时,涛声震耳、浪花迸溅的雄壮景象。

B.“州人传是子胥魂”一句融历史传说于诗中,仿佛潮水因子胥之冤而奔涌激荡,怒号不已,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发人深思。

C.颈联中“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壶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该联写因潮水涨落有规律,人们就据此确定日期和时间。

D.“吴亡越霸成何事”指历史上的兴衰变迁算不了什么,这是诗人观潮的感慨;“一唱渔歌过远村”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

2.“天排云阵千雷震”一句有版本作“天排云阵千家吼”,你喜欢哪一个版本?请简述理由。

3.“地卷银山万马奔”中的“卷”字用得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文言文阅读】

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4~6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大名鼎鼎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豁然开朗

C.野芳发而幽香 整装待发

D.朝而往 朝思暮想

5.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⑴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⑵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翻译: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6.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黄鹤楼

醉翁亭记(节选)

关键词选取

内容概括

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想,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表达了思乡的愁绪。

②示例一:描写了醉翁亭周边宜人的环境,优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

示例二:叙写了醉翁亭周边环境,得名由来,山间朝暮、四季之美景,表达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乐趣。

【现代文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关键对话指的是那些观点迥异、充满风险、双方表现出激烈情绪的对话,这种对话就好像人生航线上的一个个暗礁,稍有不慎就会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

当结果充满风险、观点背道而驰、双方情绪激烈时,普通的对话便会升级为关键对话。充满讽刺意味的是,对话内容越关键,我们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越差。事实证明,逃避对话或是把对话搞砸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当我们无法正确处理关键对话时,生活中所有重要的方面都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包括我们的事业、圈子、人际关系,甚至是我们的身体健康。

[材料二]人生挑战无时无刻不在显著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家庭和企业。正如当今世界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化,和非凡而危险的科技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时,人类体验到的压力也呈现出几何式增长。在这种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下,如何滋养我们的人际关系,如何利用有效的方式和技巧解决每天遇到的问题,如何形成新的、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正变得越来越迫切。

这些新的、更好的解决方式绝非“我的方式”或“你的方式”,而应当是“我们的方式”。换句话说,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必须具有协同效应。其应当是捆在一起的一把筷子,而不是散落一地的单个筷子,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力。这种协同性可以体现在更好的决定、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好的决策过程、更高的决策实施承诺中,或是在这些因素中得到综合体现。这就是关键对话的意义所在。

[材料三]关键对话指出,为鼓励对方,我们应当使用四种有效的倾听技巧营造安全感,让对方坦率说出内心的想法。这四种技巧分别是询问观点、确认感受、重新描述和主动引导,它们既可以解决沉默应对问题,也可以解决暴力应对问题。

询问观点。鼓励对方说出想法,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请他们开口表达。在对话中要想打破僵局,你只需理解对方的观点即可。当我们表现出真正的兴趣时,对方就不会迫于压力而陷入沉默或暴力了。常见的鼓励性话语如下所示。

“发生什么事了?”

“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可以直接告诉我。”

“别担心你的想法和我不一致,我很愿意了解你的想法。”

确认感受。如果直接询问无法让对方开口,你可以通过确认感受的方式营造更大的安全感。使用这种方式时,我们会客观描述在对方行为模式中观察到的细节,然后鼓励对方对此进行讨论,当对方的语气或体态和他们的表达内容不一致时,利用这种方法鼓励对方开口特别有效。例如:

“没事,我很好,”

“真的吗?从你说话的方式来看,好像感觉并不好。”

“你嘴上说没事,可听起来不像没事的样子”,

“你好像对我很生气。”

重新描述。询问观点和确认感受能帮助你了解对方的部分想法。如果意识到对方为什么会出现特定的感受,你可以通过复述对方表达的方式营造更大的安全感。注意,复述指的不是一字不差地把对方的话重说一遍,而是用你自己的语言简略地说出自己了解的内容。

例如:“好吧,你看看我的理解是否正确。你感到紧张是因为我对你的衣着表达了看法,这让你感到我太专制、太守旧,是这样吗?”

主动引导。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时候尽管对方愿意袒露心声,但你能感觉到他们还是缺乏安全感。或者,他们仍处在暴力状态中,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会感觉愤怒。遇到这种情况,你就该使用主动引导技巧了。如果意识到对方没有充分表达内心的看法,还需要你做出努力时,你可以主动引导对方实现对话。

主动引导是一种展示信念,承担风险,主动示弱和营造安全感的行为,目的是让对方彻底敞开心扉,说出内心的想法并同意你的做法。

(节选自《关键对话》,有删改)

7.上述三则材料是围绕 展开论述的。

8.对上述三则材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进行论述。

B.材料一指出“关键对话”的三个特征是“不同的观点、巨大的风险、强烈的情绪”。

C.材料二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必须具有协同效应。

D.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展示信念,承担风险,主动示弱和营造安全感是主动引导行为。

9.疫情期间,因为使用电脑问题,小王与妈妈的对话陷入了僵局。请你结合“材料三”重新设计对话,帮助小王达成目标。

[情境再现]

小王:妈妈,我想用电脑查资料。

妈妈:你查资料是假,想玩游戏是真吧?

小王:哼!不查就不查!(因为受委屈采取了沉默和逃避的方式)

[重新设计]

小王:妈妈,我想用电脑查资料。

妈妈:你查资料是假,想玩游戏是真吧?

小王:① 。(询问观点)

妈妈:没错,我有这个担心。

小王:② 。(确认感受)

妈妈:是的,我确实担心。

小王:你是觉得我会因为使用电脑查资料而玩游戏,所以担心我,是这样吗?(重新描述)

妈妈:是的。

小王:③ 。(主动引导)

妈妈:好的,我相信你。你用吧。


1985年的一场电影

李义文

①明天家里放电影!

②父亲是在晚饭后宣布这一决定的。那时太阳已经落山,屋里光线暗淡下去。

③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混沌在冥冥的暮色中,难以辨寻,但他说的每一个字犹如昨天大舅来家里道喜时炸响的鞭炮,令人震撼和惊喜。

④姐说,放啥电影?没有这个必要。父亲说,咋没必要?你考上大学这是我们刘家的荣耀,是大喜事。姐说,这纯粹是浪费钱。父亲说,浪费个啥?现在都时兴这样。你别理论了,我已联系好了。姐见父亲已安排了,便不再说什么。她知道父亲的脾性,认定了的事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⑤三年前的暑假,姐收到县一中入学通知书。在我们斋公桥村,一个女孩能念完初中就算了不得了,上高中那只能是一种奢望。

⑥那天夜里,父亲问姐,闺女,想上吗?

⑦姐低着头,没有作声。家里条件差,母亲身体又不好,家里是无法供她上高中的。

⑧父亲对姐说,闺女,只要你想上,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

⑨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⑩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姐,他是有能力供她读书的。父亲累完田里活,就去村砖瓦厂拉砖。他认为力气就是钱,力气是使不完的,那钱也就不会断。他把身上的力气变成一张张大大小小的钞票供姐读完了高中。

现在父亲还在村砖瓦厂使力气。在村砖瓦厂,父亲可算是待的时间最长干活最卖力的人了。

每天天微亮父亲就起床,到晚上天擦黑才回来。他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完全看不出他有多疲惫。

姐不同意放电影自然也有她的理由。

那天,母亲叫姐去给父亲送午饭。临近正午,骄阳似火,烘烤大地。走了一会儿,姐的短衫就汗湿了。到了砖瓦厂,姐瞧见父亲正拉着一车熟砖从窑洞里出来。他身上落满灰土,脖子上搭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毛巾,身子努力地向前倾,黝黑的脊背在烈日下很是刺眼。

姐的眼睛不禁模糊了。她放下饭盒,上前帮父亲推了一把。

父亲回头看见了姐,笑着说,闺女给爸送饭来了。

等父亲卸完砖,姐说,爸,吃饭了。

父亲用毛巾揩了一把汗,对姐说,饭就放在那儿,你回去歇息吧。我承包的活儿还没完,再干一会儿。

说完父亲又推着小车进了窑洞。望着父亲瘦小伛偻的背影,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第二天下午5点多钟,放电影的人就来了,他们早早地扯起了银幕。银幕就像一面布告牌,家里放电影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村里村外。

天快黑了,来看电影的人从四面八方不断地赶来。门前平时沉寂宽敞的禾场变得热闹拥挤。

父亲看着眼前晃动的人群,不知咋的,心里竟有些慌了,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一些熟人向他打招呼或道喜的时候,他只是嘿嘿地笑着,机械地说着“多谢”两个字。

放电影了,全场安静了下来。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站在凳子上。人们都被电影里的打斗情节深深吸引了。人群中间留给父亲的椅子却是空着的。

父亲在围子外转悠着。他一会儿在银幕底下站一站,一会儿又到后面转一转。他在看他的电影。他的电影就是眼前的人以及这放电影的场景。他甚至觉得这比银幕里的情节更生动更有趣,有时他还在嘿嘿地笑。

姐从人群里挤出来,拉着父亲的手说,爸,去坐着看电影吧。父亲轻轻推了推姐说,我在看咧,你快去吧,别耽误了看电影。姐无奈只好回到原位上。直到电影结束,父亲的椅子还是空着的。

散场了,姐却发现父亲不见了。母亲在屋里找了,没有。妹妹在后院里找,也没有。

父亲上哪儿去了呢?正当家里人着急的时候,姐发现了父亲。

他歪在草垛堆里正打着呼噜。

(有改动)

10.阅读~自然段,概括在电影放映那天晚上父亲的表现。

电影放映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影放映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影散场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线处姐姐两次流泪的心理有何不同。

⑴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⑵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12.文章以父亲的一句话作为首段,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13.下面的链接材料选自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台阶》,请与本文⑩~自然段比较,简要回答这两位父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动力分别是什么?

【链接材料】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14.小说中,我们家并不富裕,父亲却坚持为庆祝姐姐考上大学请大家看电影,他为什么这样做?对“父亲”的这个举动,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7
永潮它就是对潮水上涨那种澎湃的气势,给你赞扬,这种潮头是目空一切的,他可以清洗掉许多的无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