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典藉学语文|政书之祖,史书之源——尚书

如题所述

每天10分钟,轻松学语文!

导读:《尚书》 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一分钟了解典籍纲要

,三分钟积累历史素材,五分钟记住精华词汇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先贤的言行。

相传 孔子晚年白头整理 《尚书》,让 上古美德 得以 流传后世 (孔子删述六经为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六经为《诗》、《书》、《礼》、《易》、《乐》、《春秋》)。他从3000多篇各种上古重要文献资料中,选出精髓100篇,为百篇《尚书》。

孔子为何选书?何为精髓呢?国际《尚书》学会会长钱宗武老师作了精辟的总结:让后世 读《书》而知先贤治政之本,读《书》而知朝代兴废之由,读《书》而知个人修身之要。

选择尚书作为第一本推荐的典籍,与《尚书》在中华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有关。

首先,其作为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流传了两千年,记载着华夏文明的源头。被称为 政书之祖,史书之源。

其次,尚书构建了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无论是尧舜禹的 上古德政,鼎定九州 ,还是夏商周的 民望兴替,礼德治邦 ,都在讲述着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构建着古老文明的知识体系。

另外,尚书中有很多文化的第一,比如第一次出现礼,第一次提及统一音律和度量衡,第一次制定历法等等,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 原点 。

                                                                      民 | 本 | 思 | 想 | 的 | 起 | 源

民本思想最早来源于《尚书·夏书·五子之歌》,原文是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曰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到后来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都是讲的民本思想。

《尚书》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这种天命观念 具有理性的内核 :一是敬德,二是重民。

                                                                          最 | 早 | 出 | 现 | “中 | 国”

                                                                                禹划九州

《尚书》的“梓材”篇中,有“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译:天神已经把中国的人民和他们的土地托付给周朝的先王),为最早出现“中国”的文献。

《尚书》之开篇《尧典》中记载,尧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意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古代先贤的典范和标准。

《禹贡》中记载了大禹治水,定九州的功绩: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译:禹划分土地的疆界,顺着山势行走时,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这就是 “禹划九州” 。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

                                                                         伏 | 生 | 以 | 命 | 护 | 书

                                                      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

“尘嚣其上竟焚书,劫后壁藏方有余。” 《尚书》历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以及之后兵荒马乱的日子,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有一个人非常重要,那就是秦朝博士伏生。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达焚书令后,伏生为了将珍贵的典籍《尚书》保存下来,冒着被杀的危险,在自己家中的墙壁中,偷偷开凿了一个夹层,私自藏了这本书。直到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刘盈下令,废除从秦朝继承下来的《挟书律》。伏生才赶回老家,取出《尚书》,但大部分已经损毁,只余下29篇保存完好。

汉文帝刘恒听闻伏生的事迹后,惊喜万分,很迫切地想要见到《尚书》,于是,派了太常掌故晁错前往章丘,将《尚书》破译之后再回来。经过这样一番波折,孤本《尚书》才算是真正地保存下来。

后人评价 “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义。” 并将他和发扬光大了儒家的董仲舒并列,史称“董伏”。

中华传统文化在如伏生一般的众多先贤保护和传承下, 不绝如缕,薪火相传 。

经 | 典 | 名 | 句

《尚书》中有很多经典名句,把它们运用到作文中,是不是很有高级感?

01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尚书·虞书·尧典》

【译】能够彰显(自己本来)崇高的品德,使同族人都能亲和团结。

【适用范围】保持崇高品德;发挥领导力,带好团队;以德服人等

02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尚书·虞书·大禹谟》

【译】人心危险,道心衰微。只有用精纯和专一,才能真切地在内心里守住道心,区分开人心。

【适用范围】工匠精神;励精图治;保持初心;追求真理;心无旁骛等

03(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尚书·虞书·皋陶谟》

【译】(九德就是)态度豁达,毫不拘束,又能恭敬谨慎;性情温和,又有主见;行为谦逊而又严肃认真;虽有才干,但办事不马虎疏忽;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又不为纷杂的意见所迷惑,而能刚毅果断;行为正直而态度温和;做事能从大处着眼又能从小处入手;刚正而不鲁莽;勇敢而又善良。

【适用范围】皋陶认为君子要具有九种品德,即豁达而又谨慎,温和而有主见,谦逊而又严肃,才华横溢而认真,从善如流而又不迷惑,正直而温文,办事能从大处着眼又能从小处入手,刚正不鲁莽,勇敢且善良。

04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译】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巩固了,国家才会安宁。

【适用范围】民本思想,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家国关系等等

05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尚书·商书·盘庚上》

【译】纲:网上的大结。譬如把网结在纲上,有条理而不至于紊乱。

【适用范围】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注意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和重点,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不能只注意那些无关紧要的次要方面和事物的表象。只有“提纲挈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主旨,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06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尚书·周书·泰誓下》

【译】培植美好的德行,务求滋长;铲除邪恶,务求除根。

【适用范围】个人品德修养、个人成长、三省吾身、务以恶小而为之、不姑息养奸等等

07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尚书·周书·洪范》

【译】态度要恭敬,说话要合乎道理,观察要清楚明白,听取意见要聪敏,思考问题要通达。

【适用范围】“敬用五事”,即容貌、言语、观察、倾听、思考。

08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尚书·周书·康诰》

【译】民怨的可怕不在大,也不在小。(如果认真对待,民怨虽大也不可怕;如果不认真对待,民怨虽小也是可怕的。)

【适用范围】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制定的政策能很好地反映百姓的想法。政策失当,出现百姓的抱怨时,能认真对待,仔细调查,适时做出调整,积极化解民众的怨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