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

是为了纪念屈原之死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要过端午节。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人们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纪念屈原呢?
传说投汨罗江之后,有天夜里,故乡的人忽然梦见他回来了。他峨冠榑(fu)带,一如生前,只是面容略带几分忧戚和憔悴。乡亲们高兴极了,纷纷拥上前,向他行礼致敬。屈原一边还礼,一边微笑着说:“谢谢你们的一片盛情,楚国人民这样爱憎分明,不忘记我,我是死而无憾了。”叙旧之间,众人发现屈原的身体已大不如过去,就关切的问道:“屈大夫,我们给你送去的米饭,你吃到了没有?”屈原叹了口气说:“遗憾啊!你们送给我的米饭,都给鱼虾龟蚌这般水族吃了。”乡亲们听后都很焦急:“要怎么样才能不让鱼虾们吃掉呢?”屈原想了想说:“如果用箬(ruo)叶包饭,做成有尖角的角黍,水族见了,以为是菱角,就不敢去吃了。”乡亲们记住了屈原的话,第二年过端午节时,用箬叶包成许多角黍,投入江中。可是端午节过后,屈原又托梦说:“你们送来的角黍,我吃了不少,可是还有不少给水族抢去了。”大家又问他:“那还有什么好法子呢?”屈原说:“有办法,你们在投放角黍的舟上,加上龙的标记就行了。因为水族都归龙王管,到时候,鼓角齐鸣,桨桡(rao)翻动,它们以为是龙王送来的,就再也不敢去抢了。”角黍,就是现在的粽子。从此,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的习俗,就由屈原的故乡传向了全国,并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8
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第2个回答  2020-03-21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当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后,老百姓害怕鱼吃掉他的尸体,所以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时,便向江中投入粽子想把鱼喂饱,不让鱼吃掉他的尸体.表达出了老百姓对屈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第3个回答  2019-07-22
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因为担心糯米饭或蒸粽糕被鱼虾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后来觉得用竹筒太麻烦,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第4个回答  2019-02-28
这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投江
自尽后,人们为了使
江鱼
不要吃了屈原的身体,特包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后演变为吃粽子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