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方协议和三方协议区别

如题所述

两方协议和三方协议区别:主体不同。三方协议的主体是三方,即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而双反协议即劳动合同的主体是两方,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效果不同。双方协议是劳动合同,订立即有效,三方协议仅为订立劳动合同的依据。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签完三方合同不干了是否需要交违约金的情形:如果三方合同定的违约责任是支付违约金,签订三方合同后,一方违约的,就需要支付违约金。如果三方合同没有约定,就不需要支付违约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五条【违约金】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三方协议

三方协议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其中三方呢,就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协议一式三份,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各持一份。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签署的三方协议,学校据此为毕业生进行派遣。这份协议书涉会涉及到同学毕业以后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就业相关相关问题。

协议自签约日起至到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劳动合同一经签订,就业协议的效力应当丧失。如果劳动合同与三方协议附件内容矛盾,以劳动合同为准。

三方就业协议书是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的,主要是明确三方的基本情况及要求。三方就业协议书制定的依据是国家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规和规定,有效期为:自签约日起至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止的这一段时间。而劳动合同是受《劳动法》和《合同法》的限定和保护,有些用人单位如许多外企在确定录用时(注:在到用人单位报到前),就同时要求和毕业生签订一份类似劳动合同的协议;而更多的用人单位则要求先签"就业意向书",毕业生报到后再签订劳动合同。

对三方来说的意味

对学生

1、三方协议首先意味着,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基本落定,心里也有了着落,横在心里的那份焦虑和隐隐的不安就此终结;

2、同时,三方协议是户籍、档案等等一系列关系转移、办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入职以后劳动合同会涉及的基本福利利益的一个保障。

3、是打印报到证派遣证的重要依据,报到证是你进入事业单位、国企、进入编制的重要依据。

对学校

统计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很多往届毕业生都知道,临近毕业时,学校会反复催应届生交三方协议,就是因为这关系到学校的就业率。但学校只是一个见证单位,不承担任何责任。

对企业

因为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招聘留用人才,所以三方协议带有约束学生、保证自身利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违约金的设置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