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度阅读书籍?

不求甚解,但是只求能够读懂一本书,不希望向以前那样一本书马上就看完,过后就忘记。

深阅读带你潜入精神底层的清流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当之无愧的信息爆炸时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总数达7.10亿,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用户已经远超中国网民数量,达到8.06亿。互联网这个巨大的平台,又给我们呈现和推送了无穷无尽的信息。每天通过电脑、移动平板、手机等终端批阅无数奏折的小主们,个中滋味想必是无需言说的。

信息是多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一是信息过载,给大脑带来沉重的接收和处理负担,二是信息质量无法保证,真真假假、鱼龙混杂。对于很多人来说,信息多了,反而越来越困惑了,因为时不时被虚假信息误导。于是,爆炸的信息,进一步加大了人们的压力和焦虑。现实中常因小事而争吵,网络上也经常在未清楚事实之前就妄下评论。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希望自己陷入这种焦虑、压力、暴躁易怒的状态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希望能够排除过剩的无用信息甚至虚假信息,想要达到头脑清醒、深入思考的境界的。根据斋藤孝在《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中表达的观点,前者那种混乱的、麻烦不断的状态,不过是“河流表层的浊水”罢了,浊水喝起来很苦。但在浊水之下,一定是有深思卓见的清流的。我们希望越过浊水,深潜入精神底层的清流,深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实现。

斋藤孝是日本明治大学的教授,处于教育行业的他,对日本民众以及学生群体阅读量不足的问题非常关注,他极力推动和督促日本国民加大、加深读书的质与量。

“据林克艾普大数据了解,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

参考一下2015年国民读书数量的对比,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都应该感到惭愧。其实,很多人是有读书的意识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始终没有开始。在《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这本薄薄的小书中,斋藤孝给了许多实用性的建议。读过这本书之后,我从中得到了不少有益的启发。

一,关于选书

很多人没有开始读书,是因为面对琳琅满目的销售数目,看得眼花缭乱,做不出选择。其实选书有很多方法,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定。

1、首选经典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中非常提倡阅读经典的作品,大师的作品,这类作品在思想内涵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对人的启发和帮助更深。斋藤孝在书中多次提及《论语》,可见对这本书价值的极力肯定。

2、根据个人的基础和喜好选书

对于在读书积累方面刚刚起步的新人,比如选择经典的短篇文学类,喜欢的电影原著类,名人传记类。还可以参考比较可靠的书评、书单推荐等。选择容易上手的书籍,培养阅读兴趣,再逐渐加深、扩展范围。

对于已经有一定积累和个人喜好的,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同类型系列书籍,或者同一位作者的系列书籍进行阅读,这样容易形成整体的体系结构。

二,关于读书

1,善于提问

读书时要带着问题去读,这样在阅读之前,做了一定的准备和考虑,在阅读过程中也会去多思考几个为什么。通过发问,能够提出核心问题的,一定是善于思考的头脑,这样的阅读,收获也更大。对于答案,也许每个人思考过后,都有自己的结论。不必要求每个人得出同样的结论,读书不是小学数学考试有统一标准答案。只要通过读书,获取了信息、享受了文字美感或者促进了思考,就是很好的过程。

2,由简入深

很多古典作品,内容非常好,但是可能古文难于理解。这时,不妨先从今人的“解读”类书籍开始,或者是“白话译文”类书籍。比如《山海经》是一部内容非常更富的书籍,但是直接阅读原文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消化。我选择阅读袁珂老师的《山海经全译》,袁珂老师的译文平实、精准、流畅,参照译文,再读原文也能够大致理解了。

对于同一类别的书籍,其内容深浅程度也各不相同。不要急于求成,一下子扎到最深奥的书籍中去,不好消化吸收,还容易打消阅读积极性。要根据个人的基础,选择适合难易程度的书籍来读,逐渐加深。

3,电子书vs纸质书

其实两类书各有其优势,现在许多设备可以支持人们灵活的阅读电子书、记录笔记等,只要掌握得体,能够大大提高个人的阅读效率和效果。纸质书的阅读,同样有着电子书无可替代的质感。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我们的目的是读书本身,书籍的形式自由选择。

三,关于输出

深阅读相较于对日常网络繁杂信息的肤浅阅读,最大的区别是——阅读中经过深入思考,阅读后进行转化输出。只有经过思考和转化,书中的知识和思想才能融入自身,真正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独特视角,在阅读过程中,要逐渐形成个人的转换方式,多做分析,多做总结。可以通过与人交流、复述、写读后感、写书评等各种方式,将阅读的书籍转化,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

深阅读,要在选书、读书、总结过程中,做到有目的、有选择、有方法、有转化,实现一个完整的、深入的阅读和收获过程。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锻炼分析力、理解力、归纳总结能力,进而促进更深层的思考,达成良性循环。

通过斋藤孝在《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中提倡的深阅读,才能逐渐地越过浊水,深潜入精神底层的清流中去。让我们一起来深阅读吧!

图片来自网络


2017.01.04雾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24

  阅读是获取知识最普遍、最广泛的途径,而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阅读的成效。不是拿起一本书,从头读到尾的读一遍就叫阅读。下面是一些可以帮助我高效深度阅读书籍的技巧:

  1、关于速读。成熟的读者会游刃有余地调整不同的阅读速度:从很快地浏览文章,到研读、精读,成熟的读者知道什么时候加快一点、什么时候放慢一点。这往往意味着我们需要训练大脑进行更快地阅读和处理信息。

  一个让你阅读更快的简单方法是用手指指着读,加快手指移动的速度直到它促使你的眼睛比平时读得更快。但要想真正的掌握速读,首先我们要知道影响阅读速度的因素:①眼睛视幅、焦点移动速度、阅读中的回视、音读默读;②阅读者的阅读基础(文字敏感度、知识储备、阅读思维);③文章的难易程度。第一点要靠我们实际的去训练提高,具体的训练可以参考《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第二点的解决办法就是多读,然后是思考总结。第三点我们没办法控制,但是在前面两点的基础上,再难的文章我们也可以相较之前大大提升。

  由于每个人的基础、能力不同,能学习掌握速读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但就总体而言,认真练习的话,掌握到三千字左右基本是都可以实现的,更高的七八千、一万字虽然相对有难度,但也是大有人在的。如果你想读书、学习更高效,不妨去练习一下。


  2、了解这本书的背景。在我读一本书之前,我会在网上快速搜索一下,看看写作背景、大环境、作者,然后浏览书的评论,找找简明的总结摘要,读读推荐语。这个关键的步骤可以帮助我为所要读的内容做好准备,并可以让我了解到作者的动机。这个背景了解往往仅需要几分钟时间,却很值得。


  3、确定阅读预期。在你开始读一本书之前,要知道你为什么读这本书?你是视之为精神食粮,还是为了个人的改变,或者只是为了休闲、好玩而读?清楚地确定阅读的侧重点是很关键的。一旦阅读的侧重点清楚了,就是问具体问题的时候了。写下五到十个你希望作者回答的具体问题。通过在开始之前提出一些问题,你首先就为为什么读这本书建立了一个客观的基础。当你阅读的时候,这些问题会使你更容易确定读书是否达到了目标。


  4、确定一个阅读策略。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读。弗朗西斯·培根写过这样的名言,“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这是很有道理的。那对于某一本特定的书,我应该怎么做呢?在仔细地查看之后,我会有四个选择:

  ①这看起来像一本能回答我问题的好书。我要从头到尾仔细认真地读。②这本看起来像一本能回答我的问题的、对我有帮助的书。我想整本都读,但以比较快的速度读。我不想在这本书上花太多时间。③书里有些部分似乎与我的问题无关,但是其他部分看起来很有用。那就只读书的某些部分或者某些章节,这并没有错(这样做能让你的阅读更专心,而这种专注可以使你不至失去兴趣。最重要的是,这个选择会让你从“书必须从头读到尾”的陋见中走出来,你没必要那么做)。④这看起来不是一本能回答我问题的书,或者至少没有另一本书那样好。我要往前走,找本替代的。

  5、绕过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让我困惑或不理解的地方,我会做个小标记,继续往下读。在书的空白处,我会记下我不同意或者质疑的东西。在这章结尾,我会回到标记的地方。通常等我通读到那一章结束时,之前的许多问题常常已经被作者回答了。我不会一有问题就停下来,这样会节省不少时间。(所以在阅读的时候,身边一定要有一支笔)


  6、找到中心思想。一般情况下,每一本书、甚至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核心思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养成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使我们在阅读时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掌握段落(章节)最方便的办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说明全段(章节)主要意思的句子。有的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有的则通过主要事件来表达中心思想,只要根据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确定中心思想,等等。如果文中有直接的话语就把它标记下来;如果没有,就自己用简短的话语进行概括总结。


  7、阅读后的思考。在你读完了一本书之后,停下来,给自己一点时间,做最后的总结、评价。读书就像在碎石路上开皮卡车,会在脑子里击起很多尘埃(细节)。在我们评价书之前,让这些尘埃都落定是很有用的。几天之后你的脑子已经处理了细节,书的价值常常变得更加清晰。萦绕在你脑海中的想法,往往就是你需要抓住的,回去在书的封面内页或者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些想法。


  8、构建思维导图。读完一本书的时候,再在脑海内重新放映一遍,模糊的地方可以折回去看看;然后对整本书(或者某一部分)做一个思维导图,整理一下主要人物、事迹、观点、中心思想等一些重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帮你更好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你很好的记忆、回忆。(如果你是学生,这很有必有)

  对于文章中的一些精句(不一定要多华美,重点是对你有用),可以把它整理记录下来。有时候你读一本书,得到的可能就是那么一两句话(最有价值的东西)。


  文/《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快速阅读、记忆力、注意力、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2-31

    你需要挑选一本对的书!

对于正在工作的人来说,一本对的书就是可以很好的解决你当前工作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这就是一本很好用的书,至少你会有很大的兴趣去看,对于正在上学的同学来说,一本正确的书应当是你有兴趣的,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们压力不会有很多,阅读更多慧应从兴趣出发。除了感兴趣并且适应自己目前的需求以外,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然书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的,所以,多听听别人的建议,去选择这个领域下比较权威的一本书,这样可以带来更多!

    你需要一个地方!

这里说的就是阅读的地方,安静的场所,类似咖啡馆,书店,还有一些文艺气息比较浓厚的场所。在这种安静地场所,你才可以抛弃平日里身上的浮躁,静静地翻开一本书,欣赏跳跃的文字吧,当然,如果你能混进一个大学的图书馆,那就更棒了,不只可以安心看书,还会欣赏到各式各样安静读书的美男子和美少女!

    你需要思考!

这里说的思考是,书本表达的往往只是作者自己对某一领域,某一事件,某一问题的理解,既然是人,那么就有可能出错的,也有可能是片面的,当然对于理科性的书籍,往往不会在公理上出什么大问题,所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除此之外,有所思也要求我们在阅读之后能有所感悟,有所体会,一定记录下来!如果你有突发的灵感,拜托将它记录下来,以后你可能会一直想一个自己之前想到的东西,但你就是想不起来了。我以前就会这样,一直想一个东西,但就是想不起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