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战国的区别

如题所述

1、国家形态方面,春秋时期主要以国野—都鄙国家为主流,而战国时期主要以(郡)县制国家为主流。在西周时期,典型的国野制国家是由一个国都加若干野邑(原始的县)组成,而春秋时期后期又出现了县、士大夫封邑,这些县邑呈点状分布。然而到了战国时期,这些县邑被郡县取代,呈现面状分布。
2、官僚制度方面,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国家并非统一政权,西周诸侯是天子的臣子,春秋时期的大夫是诸侯的臣子,同时拥有自己的封地,这种封地是世袭的,大夫在封地也是君主,这被称为世禄。官职一般由氏族固定传承,尤其在专业性的职务上,这被称为世卿。而战国时期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开始出现上计制度,封地和官职不再世袭,布衣将相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3、经济制度方面,西周和春秋时期多为氏族集体生产,井田制下的家庭生产只是战国时期的观念。战国时期牛耕技术的普及使得家庭式作业得以形成,而牛耕的推广也与春秋时期广泛作为祭品的牛被解放有关。这一时期,牛才普遍成为生产工具,同时铁器也被广泛使用。因此,西周和春秋时期的人口难以计算,而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小农经济兴起。
4、学术制度方面,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学术主要在王官,文化水平高的人主要是贵族。然而随着春秋后期氏族集团的解体,私学开始出现,孔子就是私学的代表人物,直到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时期的士多为绑定在血缘族团的武士,而战国时期则广泛存在纵横捭阖的文培正士。
5、祖先信仰方面,古代部族众多,自西周以来形成了华夏和夷夏的区分,接受周文化的被称为夏,反之则是夷。不同部族对始祖的认同也不同,如周祖为弃,商祖为契,都被认为是天帝的儿子。然而随着氏族的解体和各部族的融合,开始将各族祖宗归于一系,为大一统奠定了思想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