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苏秦

苏秦是洛阳人。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

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决心争一口气。

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虽然很疼,有时候都刺出血了,但是这样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二、孙敬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

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愤苦读。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三、匡衡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四、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吴王凭借自己国家的强大打败了越国,而越王勾践成为了吴国的俘虏,每天做着下人的工作,却表现出忠心耿耿的样子,后来允许回到自己的国家,每日尝一下苦胆,同时训练自己的军队,经过10年的时间最后打败了吴国。

五、马云  

第一次“起落”:从两次高考落榜到毕业后当大学教师  

马云各门功课中数学最差,第一次高考数学竟然考了1分,从而与大学无缘。第一次高考失利后,马云开始在杂志社打零工,受到励志图书《人生》的影响下定决心再战高考。

第二次高考,数学19分,再次落榜。虽然经历两次惨败,但是马云却越挫越勇,边打工边复习,终于在第三次高考中考入杭州师范学院,这次他数学考了79分。  

1988年,马云毕业后被推荐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教授英语及国际贸易,还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做夜校教师。担任教师的七年间,马云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也结识了一些做外贸生意的老板,为日后创业打下了深厚的人脉基础。  

第二次“起落”:从海博翻译社的创业尝试到泪别中国黄页  

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期间,凭借出色的社交能力和英语水平,马云用业余时间成立了杭州第一家翻译机构—海博翻译社,第一次尝试创业的辛酸,新公司成立之初业绩不佳,为了不让公司倒闭,马云靠当“倒爷”卖杂货维持经营,直到实现盈利。  

1995年马云代表杭州市政府去美国处理一起合同纠纷,在洛杉矶马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从此陷入互联网的魅力中不可自拔。1995年5月9日,马云创办中国黄页,并立志做中国的雅虎,虽然步履维艰,但是胜利在望。

然而1996年与杭州电信的合作给中国黄页埋下了隐患,由于经营理念的冲突,马云被迫离开自己一手打造的中国黄页。

第三次“起落”:从应邀为外经贸部建网站到创建阿里巴巴  

1997年中国的互联网刚刚起步,当年2月,马云应外经贸部的邀请进京开发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站成立后由于与官方“缺少共同语言”,马云的报复无法施展,1998年冬天,马云为了理想毅然决定回杭州创建自己的公司。

1999年2月,阿里巴巴杭州在湖畔花园诞生。凭借此前的经验和教训,马云在与投资者和政府打交道时坚持原则,决不退让,从而使阿里巴巴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壮大发展。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今天永不言败的马云,也成就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