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何解?

如题所述

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此句出自庄子《人间世》

原文节选:

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生!夫子其行可矣!

译文:

所以侍奉双亲的人,无论什么样的境遇都要使父母安适,这是孝心的最高表现;侍奉国君的人,无论办什么样的事都要让国君放心,这是尽忠的极点。注重自我修养的人,悲哀和欢乐都不容易使他受到影响,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做臣子的原本就会有不得已的事情,遇事要能把握真情并忘掉自身,哪里还顾得上眷恋人生、厌恶死亡呢!你这样去做就可以了!

扩展资料

《庄子·人间世》简介

《人间世》是一篇《庄子》内篇中的文章。本书的中心是讨论处世之道,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的哲学观点。

全文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至“可不惧邪”,以下为后一部分。前一部分假托三个故事:孔子在颜回打算出仕卫国时对他的谈话,叶公子高将出使齐国时向孔子的求教,颜阖被请去做卫太子师傅时向蘧伯玉的讨教,以此来说明处世之难,不可不慎。

《庄子》首先提出要“心斋”,即“虚以待物”。再则提出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第三提出要“正女身”,并“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归结到一点仍旧是“无己”。

第二部分着力表达“无用”之为有用,用树木不成材却终享天年和支离疏形体不全却避除了许多灾祸来比喻说明,最后一句“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便是整个第二部分的结语。前后两部分是互补的,世事艰难推出了“无用”之用的观点,“无用”之用正是“虚以待物”的体现。

“无用”之用充满了辩证法,有用和无用是客观的,但也是相对的,而且在特定环境里还会出现转化。

《庄子》与《归藏》《黄帝四经》《老子》等著作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它们不仅是哲学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关于文学、美学、艺术、审美的智慧结晶。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庄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得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得以发扬,在现实意义上,更为社会主义文明的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精神铺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间世 (中国哲学、文学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道家学派经典著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19
庄子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对于一些无法改变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去强求,而是应该安于现状,接受它们就像接受我们生命中的命运一样。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度干预自然,而是应该顺应自然,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展。这种思想也体现在他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这句话中。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我们应该把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看作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就像我们的命运一样。我们不应该试图去改变它们,而是应该接受它们,并且在这种状态下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庄子的这种思想告诉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要过度焦虑和担忧。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去适应和接受这些困难和挑战,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它们。这种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故,提高我们的心理适应能力,让我们更加坚强和自信。
总之,“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庄子哲学中的一种思想,告诉我们要把无法改变的事情看作是命运的一部分,并在这个前提下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种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提高我们的心理适应能力,让我们更加坚强和自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