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孩子不上学了怎么处理

如题所述

案例
11岁的男孩大龙,今年上六年级。他已经有两个月没上学了。大龙的爸爸是一位普通技术工人,大龙上四年级的时候,夫妻离了婚。大龙很小的时候就是爸爸带他,可以说是又当爹又当妈。尤其是大龙爸爸觉得欠孩子母爱,对他的关爱照顾就更是有增无减。原来喜欢玩麻将,为了孩子,不去了;同事找他喝酒,为了儿子,不去了。全身心地照顾孩子。大龙有几个小伙伴,经常和他一起玩电脑游戏。有时也一起去网吧玩电脑,却告诉爸爸去游泳。大龙妈妈离开了家,但还是疼爱孩子。她告诉孩子:妈妈给你买了养老、大病保险,准备了一套房子,你将来后顾无忧。在学校里,大龙给老师的印象很好,听话,做事积极肯干,学习不吃力,成绩不差。
两个月前,大龙生病在家,常常玩电脑。病好了,该去上学了,但他提出要求,在家里休息一天。爸爸疼孩子,就答应了。没想到第二天,孩子就是不起床,告诉爸爸,不想上学了。爸爸怎么讲道理,他就是不去。爸爸没了办法。以后,一到早晨,大龙就是不起床,不穿衣服,光着身子在屋子里耍,爸爸怕他得病,只好把他塞回被窝里。有一次,大龙爸爸急了,把大龙从床上拎起来,强行穿上衣服,带到了学校门口,一松手,大龙转身跑回了家。爸爸没辙。孩子不上学,在家玩电脑。爸爸认为都是电脑惹的祸,给大龙下了“死”命令:“不上学,不许动电脑。动我就打断你的腿。”孩子还真听话,一周没动电脑,也不上学去。爸爸拗不过孩子,没过多久,大龙又开始玩电脑了。
一天,爸爸气愤之极,把键盘摔了。痛苦的思想斗争之后,没等孩子服软,又买了一个新键盘,放在了电脑前。 冷静下来,大龙爸爸开始和孩子谈判。孩子答应第二天上学。爸爸很高兴。到了第二天,大龙像原来一样,撒泼耍赖,就是不去。爸爸又没辙了。请来学校老师,大龙和班主任谈得好极了,谁都觉得这孩子第二天一定会出现在学校大门口。等到第二天,所有的人都失望了,大龙还是没有出现。直到今天,大龙也没有去上学的意思。

专家点评

有些孩子不去上学,是因为学习受挫,成绩不好,老挨批评,于是逃到家里躲避。大龙似乎不属于这种情况,他学习不吃力,成绩也不错。有些孩子不去上学,是因为人际关系不好,在学校没有朋友,或者挨欺负,于是藏在家里“避难”。大龙看来也不属于这种情况,他人际关系不错。那他为什么不去上学呢?从逻辑上说,应该是这样: 1.他在家里比在学校舒服,所以赖在家里不去学校。2.他赖在家里,家长拿他没有办法,于是可以赖下去。这两条缺一不可。
如果孩子在家里没有在学校过得快乐舒服,他肯定积极上学。如果有人能管住他,不任他的性,他虽然不情愿,也不得不去上学。恐怕目前许多孩子在家里都比在学校舒服,所以他们每天还背着书包去上学,除了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这主要指中学生)之外,就是因为有家长约束,有义务教育法约束,不得不去。我们来看大龙。他在家好吃好喝,有人伺候,无微不至,还能玩电脑游戏。如此神仙般的日子,当然比在学校上课受苦受累强。 而且他妈妈还告诉他,已经给他买好了养老、大病保险,准备了一套房子,将来后顾无忧。那他还有什么必要奋斗呢?这位母亲把孩子上学的基本动力(为了将来的生存)给取消了。当然,很多小学生都不真正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要求这么小的孩子能为自己的未来着想,为了未来的好日子而牺牲眼前的享受,那是不切实际的。他们只是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将来要靠自己打天下,这就够了。大龙连这一点模糊想法都没有,他是彻底地赖上家长了。
现在有依赖性的孩子也很多。幸运的是,绝大多数家长尚有一定的权威,许多事情即使孩子不明白其对未来的意义,他们也只能照家长说的去做。不幸的是,大龙的父亲失去了起码的权威。他已经被孩子拿住了。大龙熟练地利用父亲的亲子之爱来控制和指挥父亲。他知道什么时候该来软的,什么时候该来硬的。他为什么不怕父亲“打折腿”,摔键盘?因为他已经摸着了父亲的脉,他很清楚,父亲发火之后,接着就是后悔和投降。只要自己稍微等待一下,“阳光总在风雨后”,照样可以过“好日子”。当家长当到这个份上,不也太可悲了吗?谈何家“长”?毫无领导作用了。这夫妻二人,从家庭教育角度看,没有一个明白人。所以孩子前途可忧。
我和孙老师见到了这位父亲。他非常急切地希望我们帮助他,赶快把孩子弄上学。 我们告诉他,当务之急并不是让孩子上学,而是转变家长的观念和做法。否则孩子即使上了学,随时都可能退回来。怎么办呢?无非是两条。第一,不要把家庭搞得那么舒服。第二,恢复家长权威。这位父亲心太软了。他老想讨好孩子,孩子就把他捏住了。这个孩子正在上六年级。我们给这位父亲出了一些具体的计策。如果家长能听我们的劝告(我们准备进行跟踪指导),弄得好,下学期开学孩子有可能恢复上学,并坚持下去。如果家长意志薄弱,始终控制不了自己的溺爱,那恐怕孩子要重读六年级了。我们对这位父亲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只有你自己能救自己,我们只是参谋和指导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5
六年级还在九年义务教育范围之内
所以还是要继续上课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