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由来100字以内

急需啊!!!救命啊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后历时八百多年。由于经济政治的集中,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方的通用语言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官话”,“官话”也就逐渐成了各方言区之间共同使用的“共同语”。

另一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的白话文学作品,特别是元明以来的戏曲,也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这样,北京话就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扩展资料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以东四省之一的热河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1955年,确定现代标准汉语名称由国语改称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写入宪法,制定标准后于1956年2月6日由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向全国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现代标准汉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由于政治原因,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称呼不同但内涵一致,均为现代标准汉语。

普通话语音的特点是:声母除舌尖后擦音、鼻音 、边音外,无浊音;韵母多复元音,鼻韵母有前后之分;没有声母的清浊对立,没有入声韵,尖团合流,声调较少,调式简单,另外有轻声和儿化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17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

一、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

二、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学者朱文熊在《江苏新字母》一书中把汉语分为“国文”(文言文)、“普通话”和“俗语”(方言),他不仅提出了“普通话”的名称,而且明确地给“普通话”下了定义:“各省通行之话。”

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门关以外的战争》一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任务,决不止于创造出一些新式的诗歌小说和戏剧,它应当替中国建立现代的普通话的文腔。”“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应当是习惯上中国各地方共同使用的,现代‘人话’的,多音节的,有结尾的……”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

四、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五、1949年新成立的北京中央政府确定现代标准汉语由国语改称普通话。


审音历史

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出现三次,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出现三次,每次都审定、统一了一批字的读音。

1、1956年粗定:1956年以前,全国人民的口音都相当随意,甚至连四声调都不是全国通用,在南方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古老的“入声”,很多常用字的读音语调也五花八门。

195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阐明了普通话的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也是在那时候开始,“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第一次正式成立,开始主持审定那些有争议的字词读音。

2、1963年细定:“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从1956-1963年历经7年,到1963年搞定了所有有争议的字词读音、词汇和语法,编制了第一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总表初稿》。

3、1985年补定:1982—1985年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编成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4、2016年修订:2011-2016年普通话审音委员会编成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总体原则就是“尽量简单易懂,不给群众找麻烦”,按照民间调查,采用大家使用最多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9-14

现代普通话的主要来源是元朝时期以大都(北京)话为基础所编制的《中原音韵》,前身是明清官话,到了雍正年间,清朝正式确立北京话为标准官话 。现代普通话跟东南地区方言相比,保留的古音比较少,并且消失了“入声”。 

1909年清政府将北平语音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0年爆发“京国之争”,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而不是以滦平语音为标准音。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 。

汉语不等同于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  ,与人民使用传承方言并不矛盾。

以上参考:百度百科——普通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15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
第4个回答  2022-08-28
普通话”这个词早在清末就出现了。1902年,学者吴汝纶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议中国应该推行国语教育来统一语言。在谈话中就曾提到“普通话”这一名称。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学日本时,曾与留日学生组织了一个“演说联系会”,拟定了一份简章,在这份简章中就出现了“普通话”的名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