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用状语前置 高中语文

如题所述

一般很少谈什么时候用,不过前置壮语必然是为了突出时间、地点等条件才前置的

一般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例如:

《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 《鸿门宴》〈史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史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邶风;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苏轼
柱以白壁,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晶。 《柳毅传》李朝威
命坐于灵虚之下。 《柳毅传》李朝威

求采纳,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9-07
应该是状语后置吧,好像没听过什么状语前置的,帮楼主整理下状语后置,不知满不满意。 古文言文里,方向词一般都表示状语。但是状语后置指的是处于补语的成分。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希望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