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主要抓什么

如题所述

一:首先我们要明确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和大人一样都需要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作为大人,我们 渴望有人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当我们心情上不愉快时,希望有人能听我们的倾诉,或者是听听 音乐、看看书、喝点酒等各种方式来宣泄心中的郁闷。但是孩子呢,他也有不开心的时候,这 个时候有谁能认真的听他的倾诉呢?
二: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的优秀,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顺着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这 里面有个引导的问题,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走在孩子的前面,给孩子答疑解惑;在孩子大的时 候,父母会自然的走在孩子的后面,因为孩子的接受能力已远远的走在前面。这时,父母要想 和孩子靠近,那么就要象放风筝一样,手中有根线,这根线就是情感交流。你走进了孩子的心 灵,孩子会离你很近的。
想做到这些,父母的教育态度是最重要的。父母必须要有耐心,要给孩子信任、尊重。要把孩子作 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尊重孩子的每个行为。要始终相信孩子是好的,他只有做事的对与 错,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方法去改正错误。看孩子要人和事分离,孩子永远是好 的,事可以有对与错之分。
三:对于孩子,我想说的是父母不用担心,这些行为都是很正常的,只有你和孩子交流了,孩子会 慢慢的改变的,孩子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从你咨询中可以看出,孩子在6岁前和父母情感交流的很少,那么现在孩子肯定不会听你的。 你想大人也是这样呀,你能接受一个不理解自己的来约束自己吗?孩子是很聪明的,他知道用 什么方式来要求大人,而且知道什么方式最有效。当孩子第一次用哭来提出要求时,你满足了 他,孩子会再次使用,后来发现这方法好用,孩子当然会坚持这样做的。想改变容易的,先明 确的告诉孩子,有事情可以和爸爸妈妈商量,哭和闹都不能解决问题,当然父母自己要坚持做 到这个原则。还有个问题值得注意,那是孩子对上学没有兴趣,这是不好的,当然这个问题要 看父母和孩子的交流解决好再说。还有一年级的孩子存在学习不认真的事情也很正常的,要慢 慢给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总:先要求父母改变自己,重新看待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其次解决好和孩子的情感交流问题,只有孩子信任父母了,才能去改变他的行为,最后解决问题需要过程,父母的耐心是必须的。

首先要看您的目标了,您希望您孩子怎样呢?有了具体目标,然后再用适当的方法。
通常,家长会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这样,孩子就需要有一共好的学习习惯。从入学一开始,就让孩子知道,应该认真听讲,认真作业。先是要求孩子这样,做的好了多鼓励,做的不好了是批评还是引导因人而异。
再者,孩子需要学会尊重师长和同学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出现摩擦是很正常的,孩子怎样对待矛盾,关键在于老师和家长的处理方法,这需要耐心和宽容,千万不要自己孩子吃亏了就不饶人。
要慢慢教会孩子整理自己的书本文具,安排时间,还要会玩。
各个孩子特点不同,有的孩子很理性,道理一说就通,自觉去做。有的孩子很感性,答应得很好,回头就忘,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个人认为,孩子幼小的心理还是很脆弱的,经常打骂孩子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过错,多鼓励,少教训,诱导孩子逐步向您的预期发展。

我们的家长要重点抓小孩的什么?

可能有不少家长认为:小孩进入小学,主要是来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的。这个观点对不对呢?我感到这个观点起码是比较片面的,是不可取的。不错,小孩进入小学是要开始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了,我们的家长进行学习辅导也是必要的,但这绝对不是小学教育的全部,也不是家庭教育的全部。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儿童今后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不仅包括学习的基础,还包括做人的基础,生活的基础。如果说得简洁点,就是要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这是我们小学教育的任务,也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目标。因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
先谈学会做人。学会做人的内容很多,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讲,就是要学会对人有礼貌,学会尊重人,学会关心人,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再具体一点,就是要对长辈、老师、同学有礼貌,学会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和同学(学会倾听、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会体贴、关心父母(不给父母添麻烦、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关心父母的身体和情绪状态、学会询问和安慰父母……),学会关心老师,学会帮助同学,学会同情弱者,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一起游戏、活动),不争吵,不闹别扭。这些都是做人的基础,打好了这些基础,将对小孩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事实证明,凡是会尊重人、关心人,会与人相处和交往的人,都有非常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有比较高的生活质量,都有比较高的事业成就。而不会尊重人、关心人,不会与人交往和相处的人,往往在家庭和单位里,都人际关系紧张,到处碰壁,生活质量很差,事业也常常受到紧张的人际关系的干扰,心情压抑,即使事业有成也没有一点幸福感。这些都说明,从小进行做人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西方教育家有一项研究:教育家对几千个智力超常的孩子进行了长达30多年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这些智力超常、成绩超群的孩子,走上社会以后,取得的成就并不一样,有些人没有什么建树,成绩平平,甚至工作和生活都很糟糕,有些人成就突出,工作和生活都很优秀,且都有幸福感。经过研究,前一类的人在人格上都有些缺陷,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较差,情感素养较低;但后一类的人人格健全,人际关系好,情感素养高。
再谈学会生活。这方面的内容也很多,我们对小朋友的基本要求是: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基本的生活技能。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不用意志努力的、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使人终身受用。一年级小朋友要培养的生活习惯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晚8点,早6点),早晚刷牙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保持卫生的习惯,勤剪指甲的习惯,物有定所的习惯,等等。一年级小朋友要培养哪些生活技能?自己穿衣脱衣的技能,自己穿鞋系带的技能,自己刷牙洗脸洗脚的技能,自己盛饭的技能,等等,凡是自己能做的事都要自己做。以上这些,从现在起就要重视培养。而这些方面,根据我们的了解,小朋友们存在的问题是很大的,不少小朋友至今不会自己穿衣脱衣,不会系鞋带,不会刷牙洗脸,不会盛饭,本来应该自己做的事全由我们的家长包了,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下去,后果是十分严重。
最后来说说学会学习。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三点: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任务主要靠我们老师在学校来完成。我们的建议是:重点抓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一要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来自哪里?来自外在的鼓励,来自知识本身的吸引力,来自学习的成功体验。针对期初拼音学习的情况,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家长不要性急,要有耐心,要有宽容之心,要有发展的眼光,不懂拼音的家长不要教小孩拼音,以防教错。二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主要是良好的读写习惯(防止近视),阅读习惯(帮助选书买书,指导阅读),思考问题的习惯,朗读的习惯,整理文具的习惯。
根据我们以往的了解调查,在做人、生活和学习方面,我们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学习。不少家长不重视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有些孩子,在家没有礼貌,任性放肆,不会尊重人、关心人,对别人缺乏同情心,不能与人友好相处;有些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另外,在学习上,重视知识的多,关注兴趣和习惯的少;关心分数的多,注重能力的少;责怪批评多,鼓励引导少。导致孩子的求知欲下降,习惯不好,能力偏差。我们要改变以上现象,把好孩子做人的基础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来抓,把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作为家庭教育经常性工作来抓,把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作为家庭学习辅导的重点来抓。教孩子学会做人比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孩子不断努力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终身受用的素质。

我们怎样抓好家庭教育?

首先,我们在思想上要重视家庭教育,不要认为孩子上学了,我们培养孩子的责任就没有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在家的时间最长,在所有外在因素中,家庭教育是对孩子的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我们多年教学的体会是:凡是家庭教育做得好的,孩子的发展一般都比较好;凡是家庭教育有缺陷的,孩子的发展一般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教育科研部门的的调查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我们要了解学校和老师有哪些要求,并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这样教育要求才能保持一致。只有了解好了,才能与学校同心同向。学校教育最怕的是相互抵触和干扰。(不给孩子零钱,不买零食,不到地摊买吃的;要按时接送孩子,要到规定地点接孩子;不把汽车开到校门口接孩子等。)
再次,我们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环境:要有安静、明亮的学习室,桌凳的高矮要适当,要减少各种干扰(听觉的、视觉的)。还包括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要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家庭气氛和谐,家庭活动健康有益。
第四,我们要为孩子做良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做的,我们坚决不做。(不打麻将,不无节制地看电视,言行文明,尊敬老人……)
第五,要讲究教育方法和艺术。主要是:要重视激励(努力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特点,少批评,少抓小辫子,多宽容。要重视引导(顺性启发,引导思考,学会判断):要加强针对性(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要适当);要加强训练(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随机教育。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抓起。如不挑食、偏食,不吃剩饭;上学放学打招呼。要严而有格)。要注意尊重(少强制,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说话讲究策略,要善于与自己的孩子成为知心朋友,要让孩子信任自己,甚至敬佩或崇拜自己)等;力避正面冲突,消除对立情绪。(我们的任何教育都要使我们的孩子乐意接受才会有效。如果孩子有抵触情绪,我们就不能再强制,要思考另外的教育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9-14
抓各种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安全习惯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9-14
主要养成习惯,适应小学的生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