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出刀片电池,比亚迪的反击战起

如题所述

?2020年3月29日,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者比亚迪宣布正式推出“刀片电池”。凭借对行业深刻的战略前瞻,强大的创新能力以及深厚的技术积累,比亚迪交出了“刀片电池”这一答案。

“刀片电池”拥有其他动力电池无法企及的安全性,并且兼具长寿命和长续航,它的诞生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标准, 引领了全球动力电池安全新高度。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刀片电池’体现了比亚迪彻底终结新能源汽车安全痛点的决心,更有能力将引领全球动力电池技术路线重回正道,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

01

新能源车所需的动力电池领域,长期存在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两条技术路线。前者能量密度较高,在车企普遍追求高续航时,成长为主流技术路线。三元锂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160wh/kg左右,而磷酸铁锂的系统能量密度普遍在110wh/kg左右。

宁德时代也正是在这一趋势下突然崛起,成为全球各大车企的供货商。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的数据,宁德时代2019年实现装机电量32.31GWh,同比增长37%,位列第一,而比亚迪位列第二,装机量10.78GWh,同比下降6%。

但三元锂电池的短板在于热稳定性弱,其在对高能量密度的追求中,需要不断提高镍含量,这也让其安全问题逐渐暴露,起火、自自燃事件接连发生,相比之下,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较低,但热稳定性是强项,安全性是其竞争壁垒。

接受穿刺试验是一个明显例证。针对动力电池,行业有300多项检测标准, “针刺穿透测试”是行业内公认的对电池电芯安全性最为严苛的检测手段。这一测试要求用钢针将动力电池电芯刺穿,造成电芯内部的大面积短路。

比亚迪在发布会当天播放了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接受穿刺试验的视频,在同样的测试条件下,三元锂电池在针刺瞬间出现剧烈的温度变化,表面温度迅速超过500℃,并发生极端的热失控——剧烈燃烧现象。而比亚迪“刀片电池”在穿透后无明火、无烟,电池表面的温度仅有30-60℃左右。

02

比亚迪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投入可以追溯到2005年,该公司推出首款磷酸铁锂动力电池,2006年,比亚迪的第一款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F3e电动车研发成功,此后比亚迪走上电池和整车独家供应的垂直整合路线。

此次刀片电池推出引发的反响,显然是技术积淀的成果,以及准确切中新能源车行业当下的安全命门。从王传福在发言也可以看出,借助刀片电池向三元电池路线发起反击的意味,其表示,过去几年,由于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磷酸铁锂电池在新能源乘用车厂商盲目追求续航里程的攀比中,被三元锂电池甩在身后,”刀片电池的发布就是要纠偏。”

但也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所说,动力电池有三个发展趋势,第一是在材料和体系方面创新,从有机液态电解质,到无机的固态电解质;第二是借助智能制造、回收和人工智能,发展智慧电池;第三,是在设计和产品工程方面创新,刀片电池正是代表。

换言之,刀片电池目前只是动力电池系统的结构改进,尚未看到材料技术方面的革新和性能改良。理想汽车刚确定与比亚迪进行业务合作,该公司CEO李想在微博中评论称,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下的性能表现依然是短板,而且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压测量不够稳定,会扰乱控制策略,因此,对增程式电动车和插电混动车型也是个挑战,“刀片和铁锂最适合的还是中、低端的BEV(纯电动车),以及南方的运营车辆。”

此外,CTP技术对于整车企业来是诱惑也是毒药,一旦采用,车企在供应链上的主导权也将被削弱——CTP技术下电池包的设计非标准化,每个电池包的参数未必一样。存在的风险是,一旦发生故障,电芯一损俱损,维修难度加大。因此,车企若采用了CTP技术,电池厂商也相当于绑定了对整车电池包前期的设计制造和后续的电池维修过程。

不难看出,兼顾成本、性能、安全的电池技术依然是一个需要结合材料、结构和智能化管理的系统工程。在对电池包进行结构改良的同时,宁德时代、三星甚至特斯拉,都在材料领域寻求突破,对三元电池着手无钴化的研发。

据王传福先生现场透露,刀片电池只在比亚迪汉纯电车型搭载应用,其他车型暂无规划。比亚迪汉EV作为统领“王朝家族”的旗舰级轿车,其综合工况下的续航里程达到605公里,百公里加速3.9秒,在整车设计特别是内饰部分演绎出全新的家族设计语言,描绘了比亚迪品牌朝向豪华与科技不懈创新的未来。

比亚迪是一家致力于“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高新技术企业。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2月,经过24年的高速发展,已由成立之初的20人壮大到今天的22万人,并在全球设立30多个工业园,实现全球六大洲的战略布局。比亚迪业务布局涵盖电子、新能源车、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能源的获取、存储,再到应用,全方位构建零排放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比亚迪是香港和深圳上市公司,营业额和总市值均超过千亿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