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大家对于风水的不同看法,我要说几点

如题所述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其宗旨是通过身体的修炼和对自然的利用,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脱离世俗成仙。基于这样的思想,道教也很注重对自然环境的研究,风水学从中获益颇多。
道教的经典《道藏》中,收录了风水经典《宅经》和与风水有关的丧葬礼仪著作《儒门理折中堪舆完孝录》。理气派风水的“九星”,即是借鉴道教,风水典籍《九天玄女青囊海海经》借用了道教神仙谱中的“玄女”之名。龙、白虎、朱雀、玄武原本是道教中四个方位保护神,风水借其名形成“四灵”模式。风水。“符镇”借鉴了道教的“符镇”,风水的“悬镜借鉴了道教的“照妖镜”。
风水对道家理论和方法的借鉴,也使道家出现了专门研究风水的道士。这些道士利用道家广泛的民间基础来传播风水,同时,也利用改造风水的效果来传播道教。
佛教作为一种文化信仰,研究的是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而风水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说,从更深层次说,风水是研究精神与物质的相互关系。因此,佛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古代风水学的影响。
佛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得以盛行与发展,得益于它能够根据地域、时代的变化,进行一定的变通。在中国,由于神仙方术和风水堪舆十分流行,为了吸引信众,佛教吸纳了风水中的望气、五行和星宿等知识来为俗众占验、预卜凶吉和治病等。
例如,佛教寺庙的选址原则是“四灵兽”模式:“环若列历,林泉青碧;宅幽而势阻,地廊而形藏。”这种考察环境的做法,一方面是来自于佛教的静修教义,另一方面则是受风水潜移默化的影响。“天下名山僧占多”,历代高僧建立道场均极其重视风水,中国的名寺大多建在风水宝地,遵循着理想中的风水布局模式。许多易经风水名著往往也都藏于佛家。道教中最精于易经术数的陈拷亦是从师于一个佛家高僧。
近现代的学者们主要针对中国风水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评估和研究。20世纪,风水学在旧中国仍然大有市场,国父孙中山的中山陵地就是请著名玄空派风水大师沉竹初进行反复踏勘后确定的。
20世纪50年代后,风水理论受到沉重打击,但作为一种风俗,在实践中还在不断运用,死而不僵。20世纪70年代后,东南亚、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地区掀起了一场研究中国风水的热潮,从而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运用风水理论来指导日常生活。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风水的重视以及它的适用性,这门古老的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美国前总统布什、克林顿在选购新住宅时都会请中国风水师进行咨询,可见中国风水文化的魅力。
当代风水学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整合更新时期,一大批学者为了让风水学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正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现代科学,对传统风水学做出了科学的评价和全新的阐释与发展。风水学正在掀开其神秘的面纱,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