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食品中含什么物质

快 快

油炸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丙烯酰胺,是2A级致癌物,对人体存在诸多危害,这都是毫无疑问的科学结论,由世界卫生组织及多国卫生部门的报告证实。国家卫生部三令五申强调油炸食品的危害性,援引卫生部建议如下:1、尽量避免长时间或高温油炸淀粉类食品。2、提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改变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减少因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
卫生部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监测结果显示,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品(如油炸薯类食品和油炸方便面等)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我国居民食用油炸食品较多,暴露量较大,长期低剂量接触,有极大危害。
扪心自问,朋友,你是否依然没有摆脱“油炸食品”的诱惑和毒害呢?你身边的亲友是否依然对油炸食品的毒害漠然处之呢?为了我们长久的健康,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朋友做起,逐渐摆脱油炸食品的危害吧!

正当北京市民还在乐呵呵的吃着油条、油饼,年轻人和孩子还在每个黄色"M"下面大嚼鸡翅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国律师们正在准备对麦当劳、可乐、巧克力等食品进行一场形同当年诉讼烟草公司一样的巨额诉讼,食品制造业对人体的健康问题已经摆在美国老板和普通消费者的面前。

虽然外国美食家多年前就指控美国快餐是"垃圾食品",但是却无法阻挡麦当劳的扩张势头,虽然早就知道可乐中有咖啡因的成分,巧克力可能导致高脂肪,但却无法改变这两种最畅销食品的地位。不过现在,如果美国律师真正发起诉讼,那么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国食品巨头将很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美国民事侵权改革协会(American Tort Reform Association)法律总顾问施瓦兹(Victor Schwartz)说,烟草业败诉已经为控告食品业准备了案例和弹药。

油炸食品的美味掩盖了其对人体的危害。去年夏天,纽约市律师在代表一群肥胖儿童指控麦当劳的时候就指出油炸食品将引起肥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中风、提高胆固醇摄入和某些癌症等病症。数据显示,由油炸食品导致肥胖最后死亡的患者每年美国就有30万人之多,可以想象用油绝对标准的麦当劳的食品还有如此大的危害,那么中国那些用地沟油、回收油、反复油制作的食品多么可怕!也许这场诉讼的结果不会将诸如"麦当劳、可乐、巧克力..有害健康"的字样像"抽烟有害健康"那样印在食品包装上,但是正如美国卫生署长所言,食品引发的超重,肥胖等症状导致的可预防疾病同抽烟一样多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讲究口味,所以对油炸的美味、爽口的可乐、香甜的巧克力难以割舍,况且社会上对于食品健康的知识普及还远远不够,营养饮食的风气还远远没有树立,这就是美国人已经开始筹划诉讼有害食品,而中国人还在追逐美国品牌的原因。
卫生部日前发布公告指出,淀粉类食品在超过120℃高温的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而动物试验结果显示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致癌物。卫生部建议公众改变以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以减少丙烯酰胺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卫生部食品污染物监测结果显示,经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品(如油炸薯片和油炸薯条)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其中薯类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平均含量高出谷类油炸食品4倍。我国居民食用油炸食品较多,暴露量较大,长期低剂量接触,有潜在危害。
公告指出,丙烯酰胺是一种化学物质,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可用于污水净化等工业用途。职业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观察表明,长期低剂量接触丙烯酰胺者会出现嗜睡、情绪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症状,且伴有出汗、肌肉无力等末梢神经病症。尽管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关注。人体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等多种途径接触到丙烯酰胺,因此食物被认为是人类丙烯酰胺的主要来源。
卫生部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避免连续长时间或高温烹饪淀粉类食品;提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改变以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减少因丙烯酰胺可能导致的健康危害。
今年3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及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警告公众关注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并呼吁采取措施减少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含量,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卫生部的公告就是据此发布的。
“油炸食品会致癌,学术界早就有定论。”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专家表示,油炸、烧烤等种类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远远大于近来为人们所熟知的苏丹红。“就像吸烟一样,长期摄入油炸类食品会引发多种肿瘤病症。”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专家告诉记者,不管丙烯酰胺对人体有多大危害,偶尔食用油炸类食品对身体的危害并不会很大,但这个过程与吸烟可能诱发肺癌一样,是一个毒性长期积蓄的过程,长期食用必将对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此外,油炸类食品所含热量与脂肪极高,长期摄取也会导致肥胖或一些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症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22
油炸食品是一种传统的方便食品,利用油脂作为热交换介质,使被炸食品中的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水分以蒸汽形式逸出,使食品具有酥脆的特殊的口感,因此油炸食品在国内外都倍受人们的喜爱。
1.2 油炸食品的分类
①油炸面制品。如油炸麻花、油条、油饼等。
②油炸肉制品。如炸鸡、炸牛排、炸猪排等。
③油炸果蔬类。如油炸香蕉片、油炸麻叶、油炸坚果等。
④油炸海鲜类。如油炸鱼片等。
2 油炸食品的安全性
油炸是最古老的烹调方法之一,它可以杀灭食品中的细菌、延长食品的保存期、改善食品的风味、增强食品营养成分的消化性,并且其加工时间也比一般的烹调方法为短,因此油炸食品在国内外都倍受人们的喜爱。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油炸食品安全性存在很大的问题。2005年3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粮农组织发布了一个简要报告,提醒消费者减低食物丙烯酰胺的摄入量,以防止引起的可能的健康危害。同年4月13日我国卫生部又发出公告,建议消费者尽可能避免连续长时间或高温烹饪淀粉类食品,改变以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因为其中产生的丙烯酰胺可能导致健康危害。同年9月初,我国卫生部正式公布《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评估》报告,再次提醒消费者,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品,如油炸薯片和油炸薯条等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较高,应减少食用,因为丙烯酰胺是已知的人类可能致癌物,其对人体健康存在着潜在危害。
3 油炸食品中的有害成分及其危害
油炸食品热量高,含有较高的油脂和氧化物质,经常进食易导致肥胖,是导致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危险食品,且不论油脂中的维生素A、E等营养在高温下受到破坏,大大降低了油脂的营养价值,单在油炸过程中,就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已经有研究表明,常吃油炸食物的人,其部分癌症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不吃或极少进食油炸食物的人群。
3.1 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目前成为油炸食品安全的焦点,它广泛用于塑料制品、石油开采、造纸、纺织、污水处理、医药及农业等部门,分子式为CH2=CHCONH2,以聚合物或者单体形式存在。丙烯酰胺的聚合物并没有毒性,而它的单体主要具有两个方面毒性:职业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观察表明,大剂量或长期低剂量接触丙烯酰胺会出现嗜睡、情绪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神经症状,伴随末梢神经病(手麻木感觉、出汗和肌肉无力);其次,在大鼠中进行的实验证明,接触较大剂量的丙烯酰胺增加癌症及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来自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大学环境化学系的玛格丽塔-特恩奎斯特博士经过研究表明:用高温煎炸过的饲料喂养的大鼠血中丙烯酰胺的浓度比未吃煎炸饲料的大鼠血中的浓度要高得多,而且丙烯酰胺的血浓度跟癌症发病率有关。虽然对于这些初步结果还存在巨大的争议,但这是第一次在人们的主食中发现可能的致癌物,世界卫生组织在听取各方意见之后还是宣布将对食物中丙烯酰胺的生成机制、安全性进行彻底的研究,希望能指导人们制定科学的食谱,保护公众健康。
3.2 聚合物
油在高温烹调时某些分解和聚合的产物对人体是有毒的。在煎炸食品过程中,当温度达到250~300℃时,同一分子甘油脂的脂肪酸之间或不同分子甘油酯的脂肪酸之间会发生聚合,使油脂粘稠度增大均可生成如环状单聚体、二聚体、三聚体和多聚体等。由于环状单聚体能被人体吸收,故毒性较强,把属于环状单聚体的已二烯环状化合物分离出来,按20%比例掺入基础饲料喂大鼠,3~4d就死亡;以5%~10%比例掺入测大鼠,出现脂肪肝及肝肿大。二聚体可使动物生长缓慢、肝肿大、生育功能出现障碍。三聚体以上因分子太大,不易被人体吸收,故无毒。此外,油煎腌制的鱼、肉类可形成致癌物亚硝基吡咯烷,长期食用会影响人体健康。
3.3 多环芳烃化合物
最初人们发现,接触煤焦油的工人皮肤较易生癌,后来研究发现核芳烃中多种化合物有致癌性。多环芳烃化合物可以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反应,表现为血清免疫学指标改变,动物试验表明,烹饪油烟冷凝物对小鼠免疫功能有明显影响。多环芳烃化合物对DNA合成有抑制作用,对鼠体外受精及精囊的发育,亦有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动植物蛋白烹炸过程产生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以及油烟雾中多环芳烃化合物多以气态形式污染厨房大气,因此更易进入人体肺泡,这可能是导致呼吸道癌症发病率的主要原因。多环芳烃产生的原因很多,由于食品加工方法不同,如反复使用高温油炸方式,食物中的有机物质受热分解,并经环化、聚合而形成3,4-苯并芘等有毒致癌物质,使3,4-苯并芘含量增加,在一些肉制品中,其含量高达ppm数量级。
4 油炸食品有害物质的研究进展
目前科学界对油炸食品危害性主要是对丙烯酰胺的研究,通过大量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虽然现在食品在高温烹饪时产生丙烯酰胺的过程还尚未明了,但普遍认为淀粉含量高而蛋白质含量低的食物容易在高温烹饪时产生丙烯酰胺。食物中天冬酰胺与还原糖是在高温下反应产生丙烯酰胺的主要底物,而且反应程度与温度高低、时间长短和食物的含水量密切相关。国际上已经确立了对食物中丙烯酰胺含量测定的可靠方法,为进一步定量研究丙烯酰胺产生机制及危害评价提供了可能。丙烯酰胺对人体的危害评估也正在评价中,一般认为除非大量食用含高浓度丙烯酰胺的食品,一般日常饮食的摄入量还不足以引起神经毒性,但是长期低浓度接触是否会导致癌症,至今尚无定论。从营养方面考虑,在各种食用油中,除了椰榄油以外,其他油都不应该在烹炸食品的时候加温到100℃以上,特别是高淀粉类的食物。因为这些物质经过高温油炸后,其中含有的维生素会被完全破坏,蛋白质也会发生变性,失去营养价值。这也是不利于我们长时间食用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