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交通拥堵是许多大城市的通病。新加坡采用征收拥堵费的办法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效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交通拥堵是许多大城市的通病。新加坡采用征收拥堵费的办法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效果良好。但这不仅仅是“拥堵费”的功劳。新加坡的公共交通发达,公务车数量很少,征收拥堵费的硬件系统完善。这些因素正是征收拥堵费的有利条件。 2012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20万辆,其中私家车占74%,公务车占26%。日前,北京市计划在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征收拥堵费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但大部分群众认为这一方案不合理。因为北京不同于新加坡,不具有征收拥堵费的条件。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假设y 0 表示北京市目前机动车保有量,V 0 表示机动车平均行驶速度。从理论上讲,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征收拥堵费以后,车辆行驶速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用箭头在函数图象上标出)并说明推理过程以及经济学依据。(6分) (2)多数人认为北京市征收拥堵费的治堵方案不合理。请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用“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证明这一观点。(6分)


(1)

箭头指示(2分)推理过程:征收拥堵费,增加了用车成本,导致部分车主改换其他交通工具,减少了车流量,从而提高了汽车行驶速度(2分)。经济学依据:在相互替代的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使用成本上升),会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外的替代品。(2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北京市的治堵方案不太符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3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北京不同于新加坡,北京市的客观条件会削弱拥堵费的治堵效果(3分)。


试题分析:
(1)本题第一小问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本问需要学生认真分析设问的要求以及图示中各曲线的关系。征收拥堵费,增加了用车成本,导致部分车主改换其他交通工具,减少了车流量,从而提高了汽车行驶速度。本题第二问要求学生说明导致这一变化的经济学依据。征收拥堵费,增加了用车成本,导致部分车主改换其他交通工具,故学生可从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替代品)需求量的影响。
(2)本题要求学生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用“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证明北京市征收拥堵费的治堵方案不合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中的相关信息,以从中找出答题的思路。题中材料“北京不同于新加坡,不具有征收拥堵费的条件”,是学生解答本题尤为需要注意的语句。从这一点上看,解答本题学生可从一切从实际出发、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等角度展开说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