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蒲松龄极度痛恨科举制度,又为何一生都在参加科举考试?

如题所述

古代科举考试是王朝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说科举考试是天下读书人成就自己的唯一出路一点也不为过。如果世家公子参加科举考试中举,就不会背上家道中落的骂名,甚至还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家族再次发扬光大。如果贫苦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中举,就不用再过贫苦的生活,从此平步青云,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才华。足以看出,科举考试多么重要,蒲松龄也是一位热衷参加科举考试之人,可是却考试44年,连个举人也没考中。

蒲松龄在1640年出生于山东淄博,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他写的小说《聊斋志异》在现代依然很受欢迎,不但作品被广泛阅读,还有许多影视作品也应运而生。但是他早年屡试不第,一直到71岁时才成为贡生。蒲松龄是非常痛恨科举考试的,但是痛恨的过程中也在参加考试,可以说有点矛盾了。那么为什么这么痛恨科举考试还要一直参加呢?


第一,怨恨归怨恨,理想还是要实现的。
蒲家从他的父亲蒲盘时家道已渐渐中落,蒲松龄是个有理想有尊严的人,从小便想要振兴他的家族,而最好的出路就是参加科举考试中举当官,建设家族。
第二,蒲松龄确实也有才华,从他写的《聊斋志异》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如此有才华的人,怎能让才华不得以施展呢?参加科举考试未免是最好的方法。


第三,纵然痛恨科举考试,蒲松龄也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想完成理想,施展才华最好的方法就是参加科技考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5
因为在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才能一举成名,所以即便他是痛恨科举制度,也还需要参加科举考试。
第2个回答  2019-08-05
因为在古代,男子的出路是很少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参加科举考试。
第3个回答  2019-08-08
因为他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毕竟他也要生活。
第4个回答  2019-08-08
蒲松龄因为考不上才痛恨科举制度,但是他又抱着出人头地的想法,所以又一直在参加考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