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为什么又可称为“乐府”

如题所述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乐府与乐府诗词音乐文学的史料中以乐府借称乐府诗词,已成通例,最是出现这种用法的是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乐府第七》。至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用乐府二字来概括入乐的诗歌。再晚,某些文人将套用歌词体式的不入乐的诗﹑词﹑曲亦皆名之为“乐府”,则是名词的混用了。

扩展资料

汉乐府民歌如下:

一、《战城南》系乐府旧题

汉代  无名氏

属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是一首民歌。这首民歌是为在战场上的阵亡将士而作,诗中描写了战争的残酷,道出人民只是战争牺牲品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反对并诅咒战争的意愿。此诗以死者告语乌鸦、驽马哀鸣的奇思妙想抒发作者的悲怆之情,极富浪漫主义精神。

二、《东门行》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汉代  无名氏

描写的是一个城市下层平民在无衣无食的绝境中为极端穷困所迫不得不拔剑而起走上反抗道路的故事,是汉代乐府民歌中思想最激烈,斗争性最强的一篇作品。此诗在句法上变化自如,随内容而定,尤其是夫妇的对话,长短不一,参差不齐,妻子的委曲哀怨,丈夫的急迫愤怒,活脱脱地画出了两人对话时的声音和形象。

三、《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汉魏之际  无名氏

此诗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对于人性的损害,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诗境被一种怨愁情绪所弥漫,基调极为悲凉。全诗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3
乐府一词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秦汉至隋代主管音乐的官署,其二是指可以配乐的诗歌,又称“乐府诗”。乐府的第二层含义,恰恰与词的属性不谋而合。教材在介绍词这一文体时,就说“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所以,词又可称之为“乐府”。你认为“《东坡乐府》,应该是苏轼的一部词集”,说得一点没错。词最初可以配乐吟唱的特点,还可以从它另一个别称“琴趣”中得到充分反映。
词在从南朝到宋代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渐渐和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教材中提到的词的这一别称“诗余”,其实还包含另一层意思:由于词和乐府一样,都起源于民间,而且最初的词大多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内容,所以在正统文人眼里根本不登大雅之堂,所谓“词为诗之余”,明显带有贬义色彩。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及词在宋朝所达到的巅峰状态。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一批词人,一反晚唐、五代卿卿我我、缠绵悱恻的委婉风格,从词风词境入手,着意词体变革,其作品大笔淋漓,墨浓意酣,词调或慷慨或苍凉,境界或开阔或悲壮,感情或开朗或沉郁,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课文《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豪放词风的代表作。与此同时,词传统的婉约风格在宋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其代表人物就是被誉为“一代词人”的李清照。教材《走近宋词》一文,对宋词的成就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宋词,代表着宋代文学的巨大成就和鲜明的时代风格,是文学史上灿烂夺目的丰碑,是中华文化的无价瑰宝。”
最后,再介绍一下词的又一别称“长短句”。长短句,是说词的句式长短不一,它打破了旧有诗歌五、七言的基本形式,一唱三叹,错落有致,具有一种节奏和韵律的独特韵味。宋朝有不少词人喜欢将自己的词集以“长短句”冠名,比如秦观的《淮海居士长短句》(秦观号“淮海居士”)、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号“稼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