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损毁土地特征

如题所述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突然发生破坏,产生地震波,并在相当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从岩土地震工程学角度来看,地震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它是地壳岩石中长期积累的变形瞬间转化为动力的结果(图4-1显示A和B两个板块互相冲撞,在a、b、c等处都可能发生地震)。在压力、应力和温度等的作用下,岩石可看作是一种具有蠕变性质的弹性体,但其力学性能完全不同。在一般状态下它表现为固体(图4-2),但当应力作用过大时,变形超过允许值,它可能产生突然性破裂;当温度和压力增高而应力速度降低时,岩石应力的应变关系从图中曲线F1变为F2,刚度与强度均降低,而应力ε1增大;当温度和压力增长到一定值后且应力变为长期持续作用时,岩石的蠕动性能起主要作用,其应力关系图由图4-2(a)变为4-2(b)。当软流层的岩石物质具有图4-2(b)的流体特征时,它不会破裂,地震不会发生;而当地壳中的岩石,具有图4-2(a)中的固体特征时,应变超过允许值ε1时会突然破裂形成地震。

图4-1 板块运动与地震示意图(据陈国兴,2007)

地震对土地造成破坏主要是由于地震波的作用,地震波是由面波和体波等组成的,体波是在地球内传播的震动,包括横波和纵波。纵波(又被称作P波或压力波)以5~6km/s的速度进行传播,传播速度最快,但是因其在地球内部传播,所以破坏力较小。横波(又叫S波或剪力波)传播速度在3~4km/s之间,虽然其传播速度相对较小,但是破坏力很大。面波主要包括瑞利波(又称作R波)和乐夫波(又称作L波),面波不是从震源直接产生的波动,而是横波与纵波在地表相遇而激发产生的,它仅沿地面传播,不能纵向传入地下,这种波的传播速度最慢,只有3km/s左右,但是振幅很大,破坏力也最大。

图4-2 岩石力学性质示意图(据陈国兴,2007)

地震作用对土地损毁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五方面:

(1)对地面房屋的损坏。建筑物开裂、倾斜、倾倒、垮塌和下陷等,大面积的房屋倒塌不但使原地基直接裸露,还使建筑物周围的绿化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遭到破坏。

(2)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损坏。主要是对桥梁、公路、输气输水管道和电力设施等的损坏。因受地形条件和土地功能用途所限,这部分灾毁土地一般复垦为原地类。

(3)对耕地地面的损坏。包括地面起伏、地面凹陷、地面开裂等,这些作用直接破坏耕地,改变了原耕地的地形地貌,使地面呈现凹凸不平,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可耕作面积减少。

(4)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损坏。水利枢纽损坏,渠道垮塌、中断,供水设施倒塌、管网断裂,堤防设施开裂、塌陷;田坎开裂、变形、垮塌,致使农田蓄水、保水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田间道路和生产路损毁,严重影响耕作。

(5)对土壤、水源的污染。地震的发生会造成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活动场所或相关设施损坏,导致化学药品的泄漏;加油站、油库等油品泄漏;灾区的生活设施,如生活垃圾及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的破坏,粪便和医疗垃圾等不能妥善处理,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传播;大量消杀剂的使用,如敌敌畏、马拉硫磷、镍氢菊酯等。以上的各类有毒有害物质都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