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理想是什么?

如题所述

孔子有整顿社会、恢复国家盛世的理想,在当时,这样的理想必须通过政权来实现,所以他五十一岁从政,被任用为中都邑(今山东省汶上县西)宰,工作一年,有政绩,升任鲁国的司空(主管工程建筑);再升任大司寇(主管国家公安和司法),干了两年,使鲁国治安情况良好;五十五岁时代理鲁国宰相。在这个位置上,他在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的工作有声有色。孔子在鲁国主政,既侵犯鲁国篡权的统治者的利益,也引起邻国当政者的恐慌,他们采用进谗言、行贿赂等手段,使鲁定公沉溺声色,不采纳孔子的主张。孔子做官的目的本来是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鉴于理想在鲁国已不可能实现,便辞职不干。他代理宰相只干了三个月。

公元前497年,辞去相位的孔子,带领弟子作周游列国之行,其目的是希望能说服各国国君采用他的政治主张。他先后到过卫、曹、宋、陈、蔡、楚等国,历时十四年。

这十四年的列国行,历尽艰辛。那时的交通工具是马车,木制车轮包一层铁皮,在尘土飞扬的土路和坎坷的山路上颠簸。途中发生过三件大事:一是宋国的一位掌权大夫图谋杀害他;二是在匡地被误认为是另一个人,遭到群众围攻,险些丧命;三是在去陈、蔡的途中断粮七天,从人和学生饿得下不了床。各国对他的态度也有三种:一是表面礼遇,待为上宾,但只是留他当花瓶、作摆设,并不采纳他的政治主张;二是闭门不纳;三是不冷不热,婉言推却。对他的政治设计,没有一个国君纳采。公元前484年,孔子六十八岁,老骨头再颠簸就要散架了。他毕竟是个名人,他的学生说服鲁君,把他接回鲁国。

晚年的孔子投入到整理文化古籍和教学的工作之中。他自述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子罕》第十五章)他整理已经散佚的《诗》三百篇,又整理编订了《尚书》、《仪礼》、《周易》、《乐》,还编修近代史书《春秋》,用这六种教材来教授学生。那时的文化生产条件相当艰难,老人要伏在矮案上工作。以《易》而论,他“读《易》韦编三绝”(串连竹简的皮绳磨断三次);以《诗》、《书》而论,他从各地搜集到的散佚而杂乱重复的诗篇和上古文献各达三千篇,他要一一检阅、校勘、去重,“《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就是用通行的标准语,对方言、土语进行语言规范化的处理,最后编定较完善的传本。此外,还有《礼》、《易》、《乐》、《春秋》四种。那时的书写,是用小刀在竹片上刻字,称竹简,每简八寸长,刻十几个、最多二十几个字,一部书要几百几千片竹简,六部书又是多么大的工作量!

公元前479年,孔子大病七天而逝世,终年七十三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