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是什么日子

如题所述

社日是二月二“土地诞”也称“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

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土地神又称”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土地诞”习俗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有以祭社习俗为主的”二月二“习俗。

扩展资料:

祭社神先得设坛立庙。君王立的称“王社”,百姓立的叫“大社”。社坛还得有社主——社神。最早的社主是树木,如夏代在坛上种松树,商代种柏树,周代种栗树。后来,社主改为石头、木牌和堆土。

如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便以五色土为社主,并以东方青土、西方白土、南方红土、北方黑土、中央黄土,既代表天下土地,又蕴含了阴阳五行。只是为了祈求农业丰稔,增加了主宰五谷的稷神,故称社稷坛。这就是明清皇帝祭社的“王社”。

百姓立的社,多称土地庙。遍布各地城乡的土地庙有大有小:城镇多由居民捐钱建造庙宇;乡间则在村外头大树下,砌个一二米见方的小庙,或用四块石片,三块作墙,一块盖顶,还有捡块破缸片作盖的。

如此“委屈”主宰土地、年成和人丁兴旺的尊神,却未闻土地神抱怨和报复的。于是,中国民间塑造的土地神像,多是留着长胡子的慈祥老者。后来有人觉得孤身独守小庙太寂寞,便按人间社会给添了俗称土地婆的夫人。

在福建、广东及西南地区,人们在土地庙里立一二块石头,上盖红布,便是土地神——这是以石头作为社主的古代遗风,农家还在厅堂正墙供奉了“天地君亲师神位”的墙根下,贴一张写有土地神位的红纸,摆个香炉,便请来了护家的土地神。

祭社是古代全民的盛大节日。帝王亲赴“王社”祭祀祈丰后,还要欢宴群臣。百姓则集体祭祀本村的社神。

从古代诗文中可了解那时的社日情景:村民凑钱买来猪、羊,然后敲锣打鼓,抬着猪羊,提着酒壶和各种供品,聚集社神庙前,焚香祭拜,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村寨安宁。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社日节

百度百科-土地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1

社日节,又称土地诞,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古时代的社日节期依据干支历法来定,后来因历法变动改用阴历定节期。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新谷登场的农历八月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古人认为土生万物,所以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以为该神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二月二是土地公的圣诞,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在中国南方地区,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扩展资料:

节日习俗: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日。古时以村为单位祭祀社神,祈求丰收。祭社神先立社,在土坛上用石砌屋,无顶,上贴『社稷之神』红纸,祭祀后,撒肉四周以饷乌鸦。

社日节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

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并有了祭社神(即土地神)的社日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日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20

社日节,是指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社即土地神。

在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中,随着农业在人们生计活动中的比重增大,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性也就越来越强。在充满自然信仰的上古时代,从土地中讨生活的先民,很容易对土地生发万物的功用作出神秘的理解,将土地神化,出现“社”这一土地之神。

于是有了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祭,进行社祭的这一天叫社日。到秦汉时期,社日有了进一步发展,为适应春祈秋报的需要,形成了春社与秋社两个社日,“春祭社以祈膏雨,望五谷丰熟;秋祭社以百谷丰稔,所以报功”。

扩展资料

社日节的发展

社日的形成及其传统风俗习惯,与农家生产和生活有密切联系。南北朝时基本形成一种社会风俗习惯。到唐代,社日就成为民间举行的盛大节日之一了社日来临,百姓杀鸡宰羊,备菜置酒,不分男女老幼,人人参加庆祝活动及有关娱乐游戏等。

社日庆祝活动,一般以村庄为单位,以聚会、宴饮为主,鼓乐齐鸣,欢声笑语不断,热闹无比,直到太阳西斜,人们才纷纷回家。到宋代,社日庆祝活动又有发展,有请人唱歌的,有演出各种戏曲杂技的,归时各携花篮、果实、食物、社糕等,既丰富了百姓精神生活,又增强了娱乐性。

社日庆祝活动,到南宋时期逐渐冷落,到清代,销声匿迹,社日节失去生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日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7

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间或有四时致祭者。社日周代本用甲日,汉至唐各代不同。唐·张籍《吴楚歌》:“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宋·王安石《歌元丰》:“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唐宋以前皆以社日停针线,而不知其所从起。余按《吕公忌》云‘社日男女辍业一日,否则令人不聪’,始知俗传社日饮酒治耳聋者为此,而停针线者亦以此也。”参阅宋·陈元靓《岁时广记·二社日》、清·顾炎武《日知录·社日用甲》。

拓展资料:

《 社日》

社日诗文【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归。

译文

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天色已晚,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渐渐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高高兴兴地回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1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