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一种语言,为什么说能表现出各地的性格差异和人文理念吗?

如题所述

      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近代语言学家对“方言”最普遍的理解为“语言的地域性变体”,方言俗称“土语”,“土话”,“土白”,旧时又叫“乡音”,“乡谈”,“乡语”,是局部地区使用的通行在一定地域的语言”

     社会语言学认为,“方言”可以分为“地域方言”,“社会方言” 和“个人习语”三大基本方言,本文所研究的是通俗意义上所指的“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理区域而分化的结果,一般而言,同一种地域方言主要分布在同个一地区和同一个地点,“地域方言又可分为地区方言和地点方言,地区方言使用于较大区域的方言,地点方言则是相对于地区方言而言 ,指用于某一地点,较大城市的方言”。古老的中国发展到今天,存在着许多方言区域,它们存在的历史久远,使用人口众多,通行范围极其广泛。

      榆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使榆中的方言融合了各地方的特点,使其具有独特的魅力1。榆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语言,分布地域最广,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总人口的73%[1]。榆中方言在北方方言的次方言中又属于西北方言。榆中方言作为一个小的方言片段,属于西北方言中的兰银官话,虽然只是在一定的地域通行,但也有一定的体系,除了语法系统,词汇系统外,在语音方面的差别最大。

      这种差别的产生应该和以下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就从榆中方言中的俗语入手,联系榆中独特的地理背景和文化背景,从方言俗语中阐述具有典型性特征的榆中俗语所蕴含的文化。 一、俗语的来源及定义 (一)俗语的历史渊源 “俗语”一词始见于中国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曰‘即不为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这里的“俗语”一词,指的是民间流传的河伯娶妻的故事,这里的“俗语”就是民间的传说故事2”。 (二)俗语的定义解释及作用 俗语的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句、历史典故等有关联。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于两者之间。

      现代汉语中解释俗语就是惯用语,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于某时某地的通用口语,是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它的语言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的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本文就榆中俗语中出现的常用的具有典型代表的谚语来进行分析,将俗语分为天时节令,农事活动、反映家庭生活、人类精神生活、表达的哲理观点等四个方面,来阐释榆中方言俗语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下面将逐一进行分析研究。

      关于天时节令和农事活动的俗语 榆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这种半干旱的自然环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自古以来,环境的变化规律受到人民群众的寻找与注意,因此指导着农民的生产生活,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榆中属于内陆地域,这使得这里的农民有着悠久的从事农耕的历史,人们常常习惯用农谚的形式积累经验,使得俗语口语化,读起来朗朗上口,进而指导农耕生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9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理区域而分化的结果,一般而言,同一种地域方言主要分布在同个一地区和同一个地点,“地域方言又可分为地区方言和地点方言,地区方言使用于较大区域的方言,地点方言则是相对于地区方言而言 ,指用于某一地点,较大城市的方言
第2个回答  2019-09-10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理区域而分化的结果,一般而言,同一种地域方言主要分布在同个一地区和同一个地点,“地域方言又可分为地区方言和地点方言,地区方言使用于较大区域的方言,地点方言则是相对于地区方言而言 ,指用于某一地点,较大城市的方言。
第3个回答  2019-09-11
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近代语言学家对“方言”最普遍的理解为“语言的地域性变体”,方言俗称“土语”,“土话”,“土白”,旧时又叫“乡音”,“乡谈”,“乡语”,是局部地区使用的通行在一定地域的语言”。
第4个回答  2019-09-11
社会语言学认为,“方言”可以分为“地域方言”,“社会方言” 和“个人习语”三大基本方言
相似回答